马立峰纪念馆
马立峰纪念馆
姓名:马立峰
生辰:1909年1月24日
忌日:1935年2月8日
籍贯:福建福安
国家:中国
  马立峰,原名泽祥,号一山,福建福安人。清宣统元年(1909)一月二十四日出生。幼时父母相继去世,由伯父马三弟抚养,伯父见他聪明伶俐,克勤克俭送他上学。在小学时,他就胸怀大志,品学兼优,赢得师长们的喜爱,校长黄某还借“立马吴山第一峰”的诗句,为他改名为马立峰。
  
  马立峰14岁高小毕业,到霞浦教会创办的作元(又叫汉英)学校念初中。因不满校方强制学生信奉基督教,仅读一年就愤而退学。民国15至16年(1926~1927),大革命浪潮席卷全国,他同福安一批回乡进步青年接触,阅读了《新青年》等革命书刊,参加反帝反封建的各种集会。大革命失败后,他避居福州,17年春,加入革命互济会和反帝大同盟,8月,考进福州理工学校公路专修班。在互济会的共产党员影响下,他积极参加革命活动,18年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4月,与陈铁民等四人在福州成立福安党小组,暑假期间,回福安宣传革命,开展工作。同年秋,马立峰毕业,留校工作,担任学校党支部书记。19年1月,因革命传单和刊物被发现而被校方解雇,回到福安。同年秋,中共福安县委成立,陈铁民任书记,马立峰任委员兼南区区委书记,积极领导农民开展抗租,抗捐,抗债斗争,并建立贫农团组织。从19年2月至20年9月,县委领导贫农团先后三次举行暴动,向反动民团和警察队发起进攻,但均因缺乏斗争经验,组织不严密而失败。
  
  民国20年(1931)2月,福安县委改组,马立峰任书记。4月,中共福州中心市委派邓子恢到福安巡视指导工作,在邓子恢指导下,他在家乡马厝发动农民,组织秘密农会,开展减租抗债斗争,取得了胜利。随即成立村党支部,把秘密农会发展到附近的乡村,还着手建立秘密的武装组织。6月间,青黄不接,他们发动柄溪群众向地主、粮商开展声势浩大的“平粜”,“赊借”斗争,又获全胜,群众情绪异常高涨。在这次斗争中,成立了中共柄溪区委会,附近乡村的农会、贫农团进一步发展壮大起来。8月,中共福安中心县委成立,马立峰任书记。是年秋,他亲赴福安西区,同穆阳党支部一起,领导群众开展抗捐抗税斗争,把在这个地区横征暴敛的王惠斋、谢培轩两个捐蠹抓起来,责令他们把刮走的税金还给农民。西区的农民运动也迅速蓬勃发展,
  
  农民革命的浪潮,震惊了反动派,他们四处张贴布告,缉拿马立峰等人。21年(1932)初,马立峰被迫避居福州。4月,陪同中共福州中心市委书记陶铸又回到福安,并在陶铸领导下,整顿游击队,进一步发展工农武装。9月14日,他和詹如柏率领游击队奇袭蓝田村的反动民团,缴获长短枪18支,第二天,“闽东工农游击第一支队正式成立,詹如柏任队长,马立峰任政委。接着,游击队又消灭了溪尾民团,袭击棠溪的民团,收缴了敌人的武器,打开了豪绅的粮仓,把粮食,食盐分发给农民。
  
  是年冬,国民党调集海军陆战队,配合当地反动军政头目,联合成立“清乡委员会”,对闽东革命力量进行反革命“围剿”。22年(1933)初,马立峰在赴会途中在棠溪被捕。福安县民团团长陈王基对他施以酷刑,后又弹泪相劝,企图诱降,马立峰均以轻蔑一笑置之。后来,他被提到省高等法院看守所关押,敌人又对他进行了32次刑讯,仍一无所获。11月,“福建事变”发生,经中共福州市委营救,马立峰于“12月7日获释。一出狱,他立即赶回福安,贯彻市委指示:乘“福建事变”,闽东敌人力量空虚的有利时机,领导全区农民举行武装暴动,建立苏维埃政权。23年(1934)1月7日他和詹如柏、叶飞、曾志等率领游击队一举攻占闽东重镇赛岐,旋即成立中国工农红军闽东独立团。并在安德、福霞、霞鼎、安福、福寿等五个边县的苏维埃政府相继成立后,成立了闽东苏维埃政府筹备处,马立峰当选为筹备处主任。他在柏柱洋进行分田试点,并对分田政策作了具体说明。2月23日,他率部队和平解放柘荣城,成立下城区苏维埃政府。3月,他同赖金彪、范式人率领红十六连转战福安、宁德、霞浦等地,打击反动地主武装。4月底,闽东党政军领导人和各地代表、群众三千多人
已有7次祭奠 祭奠浏览>>

扫描二维码关注【马立峰】





互联网的时间是永恒,互联网的空间是无限;亲人的不尽思念,友人的深切记忆,永久保存,无限扩容,不因岁月流逝而磨蚀,不因空间转移而损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