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集成纪念馆
| 姓名:王集成 别名:原名富堂 生辰:1907.2.19 忌日:1983.5.11 籍贯:福建上杭 地区:北京 国家:中国
|
王集成(1907.2.19-1983.5.11),原名富堂,福建省上杭县太平里(今才溪乡乌箕背村)人。清光绪三十三年元月初六日生,7岁进私塾,后因生活困难辍学。12岁到纸槽(厂)当学徒。
1929年获悉才溪人民武装暴动成功、建立苏维埃政权消息后,即从长汀古城回乡参加乡苏维埃政府工作,任才溪区苏维埃政府山林调查委员。同年冬,参加中国工农红军上杭赤卫军第十三大队当运输员,后任宣传员。
1930年2月,调中国工农红军第十二军第二纵队五支队任宣传员。6月间,改任三纵队支队部宣传分队长,并加入中国共产党,后在红四军三纵队七支队任宣传中队队长兼党支部书记。10月间,在攻打湖南浏阳县文家市的战斗中,勇敢救护伤员,受到上级表扬。三纵队攻下吉安后,改任三十五团四连政委。1930年11月,参加第一次反“围剿”的龙冈战斗。后调红十二师三十五团一连任政治委员兼组织委员和肃反委员会主任。
1931年5月,参加第二次反“围剿”的富田、黄陂、小陂三次战斗以及建宁、广昌战斗,均取得胜利。在第三次反“围剿”中,奉命率部直插高兴圩与国民党军遭遇,沉着指挥部队安全脱险。同年冬,红十二师三十五团改编为红十一师三十一团,仍任一连政治委员。同年11月,在攻打石寨战斗中,腿部受伤,稍愈即返部队参加战斗。
1932年1月,进中国工农红军总政治部团政治训练班学习三个月后,调红一军团无线电中队任政委兼直属队党总支书记。9月,调红四军十一师政治部任党总支书记。同年冬,在第四次反“围剿”时,参加大龙坪、蛟湖等战斗。
1933年12月任红一军团第二师第六团政治委员。率部参加了中央革命根据地第五次反“围剿”作战。
1934年10月随中央红军长征。长征开始,任前锋部队红一军团二师六团政委,率部智取遵义城,为中国共产党中央政治局召开著名的遵义会议创造了条件。
1935年在党中央八七会议后,红一军团二师六团与四、五团合并,任红一军团政治处巡视主任,10月任红军陕甘支队第二纵队十大队总支书记。
1936年2月任红十五军团第七十五师第二二四团政治委员,5月任第七十五师政治部主任,率部参加东征、西征战役,直至红一、二、四方面军三大主力在甘肃会宁胜利会师。
1937年1月,进中国人民抗日军政大学第一期学习。8月初,南方革命根据地负责人方方到延安向中国共产党中央请示汇报,请求派干部到闽西南工作时,
被派回闽西任闽粤赣军区政治部主任,中共闽粤赣省委委员,协助张鼎丞把闽西游击队改编为新四军二支队,并任政治部主任。1937年初入红军大学第二期学习。抗日战争时期先后任新四军第二支队政治部主任,江北游击纵队政治部主任兼中共江北工作委员会书记。
1938年3月1日,二支队从龙岩出发,经江西、浙江、安徽,于4月初到达军部指定地点潜口。不久,又到皖南歙县岩寺地区集中,继而向敌后进军。在江苏卫冈首战日军,歼灭日军一个联队之大半,缴获大批武器弹药,支队的装备得到改善。接着,率部向安徽三胡宫陡门进军,全歼驻陡门伪军。6月中旬,由皖南进入茅山地区,活动于京芜铁路以东、京杭国道以西的江宁、当涂、溧水、高淳地区。7月,先后进到南京附近的小丹阳、大官圩一带展开抗日游击斗争。
1939年9月,二支队进大官圩和横山地区开辟抗日根据地,在开展抗日统一战线组建抗日武装和建党中,亲自组织了大官圩100多人的武装力量——二支队特务大队。
1940年1月,调任中国共产党江北工委书记。仅3个月时间,完成扩军三千、筹款十万、整顿游击队等任务。在新四军一、二、三支队到江北的扩军人员奉命重返江南时,仍留江北游击队任政治部主任。4月,国民党军以3
扫描二维码关注【王集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