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重远纪念馆
| 姓名:杨重远 生辰:1894 忌日:1933年5月31日 籍贯:陕西绥德 国家:中国
|
杨重远(1894~1933)原名杨敬熙,号弘毅。三岁丧母,八九岁时在本村私塾断断续续念过两季冬学,后发愤自学,练就一笔好字。13岁丧父,被迫外出打短工、扛长工、当店员,苦度生活多年。1925年在绥德县城一家商号当店员时,参加了共青团陕北特别支部所创办的陕西省立第四师范学校附设平民夜校学习。他借助字典,通宵达旦,苦读进步书刊,思想进步很大。是年冬,在共产党员李子洲的帮助下,通过社会关系,打入陕北军阀井岳秀部石谦团(不久扩编为旅),先后任连司务长和文书。192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并升任连长,先后驻防延川、清涧、宜川等地,积极对士兵进行政治训练,帮助农民成立农协,开展革命斗争。1927年10月,率部参加清涧起义。失败后并不灰心,常对朋友说:“失败是成功之母。我们的事业一定能取得胜利。”1928年,杨奉中共组织指示,通过社会关系,到河北省遵化县,打入国民革命军第四十七军高桂滋部做兵运工作,任中共军委书记,公开身份先是师部副官长,后为军部军需官。在高部,他秘密发展了数十名共产党员,并在一些营连建立了中共支部或小组。部队驻防山东时,杨还同当地中共组织取得联系,支持农民群众的革命斗争。1930年秋,高桂滋部参加蒋(介石)、阎(锡山)、冯(玉祥)中原大战,失败后退入山西,所部被编为正太路护路军第一师,杨仍在高部,很快同中共山西省委取得了联系。根据山西省委的指示,他对高桂滋部的中共组织进行了整顿,加强形势与任务的教育,注意在兵士和下级军官中发展中共党员。1931年早春,中共山西特委决定在吕梁山区建立革命武装。杨重远受命与拓克宽、黄子文、阎红彦、白锡林一起参与筹建,他担任中共山西省委汾阳联络站主任兼中共临时支部书记。同年4月,中国工农红军晋西游击队第一大队在孝义县娄底村(今西泉村)正式成立,杨任中共山西特委军委代表兼中共游击队支部书记。他们在晋西开展游击战争,先后在中阳、孝义、汾阳歼敌数百人,游击队迅速扩大到百余人。游击队的活动震动了山西的反动统治,省主席徐永昌派兵围攻。为保存革命力量,按照中共山西特委组织部部长刘天章(原为中共山西省委书记;1930年12月山西省委改为特委,刘先任特委书记,1931年3月改任特委常委、组织部部长)要游击队转移到陕北开展游击战争的指示和刘天章与中共陕北特委书记赵伯平的约定,9月上旬渡黄河前后得到陕北特委的接应。渡河后根据中共陕北特委决定,晋西游击队改名为陕北游击支队,杨任支队政委。游击支队南移到安定县,得到县委书记马文瑞的大力支持,动员30余名当地青年加入,充实了游击支队的力量。他们采取“分兵以发动群众,集中以应付敌人”的策略,在安定、安塞、保安、靖边等地开展游击战争,打击了各地反动势力的气焰,使游击支队不断发展壮大。与此同时,还争取了几百名保运武装同游击支队联合作战,并且发动农民群众斗地主分粮食,受到陕北人民群众的欢迎。遵照中共陕北特委的指示,游击支队与保运武装向南转移,同年10月下旬到达陕甘边南梁地区,同刘志丹领导的南梁游击队会合。1932年初,两支部队改编为西北反帝同盟军,谢子长、刘志丹分任总、副指挥,杨任参谋长兼中共队委会委员。1932年1月上旬,在甘肃合水歼敌两个连。2月12日,奉中共陕西省委命令,西北反帝同盟军在正宁县三嘉塬改编为中国工农红军陕甘游击队,杨继续担任参谋长和中共队委会委员。他积极协助总指挥谢子长指挥游击队歼灭了耀县照金镇、宜君瑶曲镇(今属耀县)和旬邑县的民团,毙伤敌数百人,还两次袭击了正宁县城山河镇。4月下旬打下旬邑县城,处决了反动县长。5月,刘志丹任陕甘游击队总指挥。杨协助刘志丹指挥游击队在半个月内挺进数百里,经过大小九个战役,八次获胜,歼敌1400余人,缴获长短枪1200余枝,粉碎了敌人对陕甘游击队发动的“进剿”。一天,指挥部获得情报:敌八十六师一个营,从宜川开到英旺镇布防。杨亲自核实了情报,并弄清英旺镇的地形,立即制订作战方案,并向队委会汇报。得到批准后,先派30多人组成突击队由他率领占领英旺镇东山的制高点,刘志丹率领主力部队由牛武
扫描二维码关注【杨重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