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作霖纪念馆
| 姓名:顾作霖 生辰:1908年1月 忌日:1934年5月28日 籍贯:上海嘉定 国家:中国
|
顾作霖(1908—1934),原名冬荣,中共早期领导人之一,中央苏区共青团工作的奠基者。1908年1月出生于江苏嘉定(现为上海市嘉定县徐行镇顾家泾角)。1922年夏,考取南京东南大学附中,因受进步老师思想的影响,对马克思主义产生了兴趣。
1925年8月,他回到上海考入暨南大学,后转入中国共产党开办的上海大学,选读社会学系。他一面勤于学业,一面积极参加爱国反帝斗争和工人运动。这年冬,他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26年初,转为中国共产党党员,后任杨树浦部委书记、共青团上海沪东区委书记、浦东区委书记、江苏省委组织部部长等职。
他经常深入工厂,关心工人疾苦。他开办平民夜校,传播革命真理,提高工人觉悟。同年11月,任中共江浙区职工运动委员会委员。1927年3月21日,中国共产党领导上海工人举行第3次武装起义。顾作霖、马禹夫等率领浦东工作起义队伍,首先冲到第4区警察署,缴获了20多支长短枪和弹药。并乘胜前进又攻占了几个警察所和第3区警察署。作战中,顾作霖身先士卒,勇敢果断,显示了他卓越组织领导才干。4月,蒋介石发动了反革命政变,顾作霖根据党的指示,转入地下,坚持斗争。
不久,担任共青团江苏省委书记。同年8月,中共中央派他赴山东,任中共山东省委委员、共青团山东省委书记。他与其他委员一起,迅速恢复了团中央与山东省委的联系。他们又分赴各地,大力进行各地团组织的恢复和发展工作。1928年5月,顾作霖被选为中共山东省委常委。后被选为共青团中央委员。他深入地考察社会各个阶层的群众特别是青年的状况,研究青年工作的方针政策。并写出《山东目前经济政治与青年状况》著名文章,发表在《列宁青年》上。1929年4月,顾作霖调任中共江苏省委委员、共青团江苏省委书记。他在江苏工作期间,非常强调党团组织要关心群众利益的重要性。他主张从经济斗争中提高工人群众的政治觉悟。后任共青团湖北省委书记、团中央组织部长。1930年7月,中共中央长江局成立,顾作霖是长江局领导成员之一,曾在中共中央军委特科工作。不久,他奉命参加中共六届四中全会。
1931年3月,进入中央革命根据地后,任中共苏区中央局委员,共青团中央书记兼共青团苏区中央局书记、列宁团校校长。他始终殚精竭虑地领导革命根据地的共青团建设,使中央苏区的青年运动得以生机蓬勃地向前发展。
1933年4月,顾作霖任中共闽赣省委书记。他与省主席及各部领导干部密切合作,夜以继日地工作。终因劳累过度,患了肺结核,几次吐血病倒,仍带病坚持工作。9月,蒋介石发动第五次“围剿”。顾作霖领导闽赣省和黎川县的广大群众和干部,配合军区部队与来犯之国民党军进行战斗。1934年当选为中共中央委员、政治局委员。1934年1月,在第二次全国苏维埃代表大会上当选为第二届苏维埃中央执行委员会委员。会后,任中国工农红军总政治部代理主任(因主任王稼祥负伤未愈),兼红军第一方面军野战政治部主任。在广昌决战最激烈的时刻,他协助博古、朱德等亲临第一线指挥,突然心脏剧痛,吐血不止,不省人事。朱德总司令立即派人将他送到红军医院,抢救无效,于1934年5月28日在江西瑞金去世。时年26岁。中共中央、共青团中央和红军总政治部为他举行了隆重的追悼仪式,朱德、周恩来、博古、林伯渠等均致词悼念,称顾作霖为“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中国青年运动的卓越领导人,中国共产党的优秀活动家”。
中华苏维埃第二次工农兵代表大会后,由于红军总政治部主任王稼祥在第四次反围剿中腿部负伤一直无法工作,中共中央局令命顾作霖为代理总政治部主任。就在顾作霖就任代理政治部主任后不久,广昌战役开始了。带着病痛,顾作霖与博古、朱德踏上了五次反围剿战争的前线广昌。在左倾军事路线领导下,广昌战役空前残烈。为了坚决“保卫中央苏区的每一寸土地”,顾作霖不顾劳疾,亲自一个山头一个山头踏看,鼓舞士气。然而即便付出
扫描二维码关注【顾作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