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道纪念馆
黄道纪念馆
姓名:黄道
生辰:1900.5.21
忌日:1939.5.23
籍贯:江西横峰
国家:中国
  黄道(1900.5.21~1939.5.23),中国共产党早期优秀党员,弋横起义领导人,原名黄瑞章,别名一鸣,1900年5月21日出生于江西省横峰县姚家垅一个农民家庭。1919年9月,黄道考入南昌第二中学,受《新青年》杂志的影响,接受了马克思主义思想,与袁玉冰等人发起组织江西改造社,出版《新江西》杂志,针砭时弊、议论国是,传播马克思主义。1923年秋,黄道考入北京高等师范(后改为北京师范大学)教育系。在学习期间,他聆听李大钊的教诲,如饥似渴地学习马列主义理论,积极参加各种反帝、反封建、反军阀的社会活动。同年,他即加入了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1924年转为中国共产党党员。他不仅思想进步,学习成绩优异,而且有很强的组织能力,不久即成为北师大党支部书记和北京学联的负责人之一。1925年上海发生“五卅惨案”和1926年北京发生“三一八惨案”时,黄道都积极参加与组织北京学生的罢课斗争和游行请愿。因而,黄道遭到北洋政府的通缉。在党组织的安排下,1926年5月18日,黄道回到江西参加新的战斗。
  
  黄道回到江西时,正是第一次国共合作时期。为发动工农群众支援北伐战争,他出任国民党横峰县党部筹建人,同时秘密成立中共横峰县支部,并深入姚家垅、青板桥、楼底蓝家一带,组织农民协会,开展农民运动。1927年“八一”南昌起义时,黄道作为江西地方党组织的负责人,参与了起义的准备工作,积极组织工人、学生成立担架队、宣传队,有力地支援了起义。起义部队撤离南昌后,他遭到国民党的通缉,潜回赣东北,任横峰区委书记,秘密发动群众建立武装,准备暴动。
  “八七”会议后,黄道与方志敏、邵式平共同领导了1928年春的戈(阳)横(峰)农民武装暴动,当时他任戈阳县委书记兼戈阳暴动总指挥。此后,他为创建革命根据地及红军进行了不懈的斗争。1930年,赣东北革命根据地形成,并建立了红十军,黄道任赣东北苏维埃主席团委员兼秘书长,赣东北特区委常委、组织部长。
  
  1931年7月,黄道调任中共闽北分区区委书记后,致力于重建红军,成立了闽北独立团,他兼任闽北军分区政委,领导闽北苏区军民打退了数万国民党正规军的多次“围剿”,扩大了苏区,保卫了人民政权,使闽北苏区进入了鼎盛时期。1933年5月,黄道任闽赣省委常委兼宣传部长。1934年1月,他当选为中华苏维埃临时共和国中央政府执行委员。
  
  中央红军主力长征后,黄道奉命留在闽北,领导了艰苦卓绝的三年游击战争;“七七事变”发生后,黄道、曾镜冰于1937年9月20日以中华苏维埃共和国闽赣省抗日军政委员会正副主席的名义,致信国民党江西省政府主席熊式辉,表示愿意将闽北红军游击队改编为抗日义勇军,要求国民党军队从游击区撤退;不日,双方代表在光泽县大洲村举行谈判,对方基本上接受了我方条件,双方达成协议。根据谈判协议,黄道率闽赣游击队1500人到铅山县石塘镇集中。为了纪念三年游击战争的胜利,黄道在集中期间给参加了三年游击战争全过程的200位同志每人发了一枚银质的“闽赣边区坚持斗争纪念章”。
  
  1937年冬,中共中央决定将南方八省的红军游击队改编为新四军,叶挺任军长,项英任副军长;还决定成立中共中央东南分局和中央军委新四军军分会,以项英为书记,黄道任分局委员和军分会委员。
  
  根据中央指示,黄道领导的闽北红军游击队改编为新四军第三支队第五团,饶守坤任团长。黄道留在南昌,任新四军驻赣办事处主任。不久,又担任东南分局宣传部长、统战部长。
  
  东南分局和新四军驻赣办事处在一起办公,办事处实际上就是分局的对外办事机构,工作任务极其繁重。黄道根据党中央“为动员一切力量争取抗战胜利”的指示,在江西积极开展抗日救亡运动,采取各种形式和办法,在群众中宣传党的《抗日救国十大纲领》,倾心组织江西青年服务团等几十个抗日群众团体,并在这些团体中秘密建立党的组织。他积极开展统战工作,争取国民党上层人物
已有1次祭奠 祭奠浏览>>

扫描二维码关注【黄道】





互联网的时间是永恒,互联网的空间是无限;亲人的不尽思念,友人的深切记忆,永久保存,无限扩容,不因岁月流逝而磨蚀,不因空间转移而损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