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静江:辛亥革命的“财政部长”
| 姓名:张静江 生辰:1877年9月19日 忌日:1950年9月3日 籍贯:浙江湖州 国家:中国 职业:实业商人
|
1877年9月19日,张静江出生在浙江湖州南浔镇上的一个商人之家里。他的祖父张颂贤、父亲张宝善从事丝绸、食盐等商品经营,是江南一带的知名富商;母亲庞氏家族也是当地的名门望族。张静江从小受家庭熏陶,喜欢广交朋友,乐于帮助他人。
1902年10月14日,张静江随清政府驻法公使孙宝琦从天津经上海乘安南号邮轮赴法任一等参赞。当他到巴黎上任后不久,便看到法国市场上中国的瓷器、丝绸、茶叶、珠宝等商品非常畅销,次年便弃官从商,与助手周菊人在巴黎创办了通运公司,经营中国的绸缎、茶叶、瓷器、珠宝、书画等商品。由于经营有方,赚了不少钱。
1905年11月,孙中山在越南南方城市西贡宣传革命思想后,上船前往法国等欧洲国家筹措革命活动经费,与由上海出发的张静江乘同一条船。张静江以前曾在报纸上读过孙中山的文章,对孙中山很崇拜,见面后更是有相见恨晚之感。在短短的航程中,孙中山向他介绍了兴中会有关活动,并劝他参加革命。张静江当即表示愿意参加孙中山领导的革命组织,并告知孙中山清廷驻法国公使也在船上,在说话和行动时务必留神,以免出现不测。在交谈中当他得知孙中山这次是为筹措革命活动经费前往欧美后,便对孙中山说:“久闻先生大名,我深信非革命不能救中国。这几年我在法国经商赚了些钱,很希望能对先生的反清光复事业提供竭尽全力之帮助。”孙中山当即表示感谢。
邮轮抵达法国马赛后,张静江与孙中山依依惜别,告诉孙中山自己在法国的地址是巴黎马德兰广场,并约定了日后互通电报进行联络的暗号。他对孙中山说:“你今后活动经费有困难可直接发电报给我,并在电报中确定ABCDE英文字母为数码:A为1万法郎,B为2万法郎,C为3万法郎,D为4万法郎,E为5万法郎。我接到您的电报后,就会立即将款子给你汇去。”同时,张静江还递给孙中山一封信,信中夹有一张他亲笔签名的3万元取款单,让孙中山凭信和取款单到美国后去纽约市第五街566号他所开办的通运公司找经理(他的亲信)姚叔兰,领取他资助革命的活动经费3万元。孙中山当时与他只有一面之交,最初心中将信将疑,到美国后便把信和取款单交给华兴会和同盟会创始人之一黄兴,让其取钱,以探真假。结果姚叔兰经理见信和取款单是张静江亲笔所写,便将3万元钱分文不少地付给了黄兴。此举让孙中山大为惊奇,认为在船上巧遇到一位革命的“奇人”。
辛亥革命前后,每当孙中山开展反清起义活动经费不足时,便会拍电报给张静江请求汇款。张静江总是有求必应,按时如数将款寄到。其间有一次由于公司资金周转困难,经费难筹措。眼看可能影响起义如期进行,张静江毅然将他在巴黎通运公司所属的一个茶店卖掉。对此,孙中山极为感动:“自同盟会成立之后,始有向外筹资之举,当时出资最勇而名者,张静江也,倾其巴黎之店所得六七万元,尽以助饷。”
孙中山对张静江的义举十分赞赏,让胡汉民先生回信褒奖并表示谢意。张静江接信随即复信道:“余深信君必能实行革命,故愿尽力助君成此大业。君我既成同志,彼此默契,实无报告事实之必要;若因报告事实而为敌人所知,殊于事实进行有所不利。君能努力猛进,即胜于作长信多多。”
1906年3月,张静江在从法国回国途中经新加坡时,在胡汉民等人的主持下,加入了同盟会。此后,他将李石曾,他的大哥、上海通运公司总经理张弁群,其舅父、上海中国银行董事庞青城等亲友介绍给孙中山,并发展成为同盟会会员,连其妻姚夫人也帮助他发行革命刊物。由于浙江南浔加入革命队伍者大多数为家产丰厚,有力保障了孙中山开展革命活动的经费来源。
在这一时期,张静江还大力资助革命者创办革命报刊,宣传革命思想。1905年当孙中山在东京筹备成立中国同盟会之时,出版《民报》作为其机关刊物,也是张静江出资编排、印刷。该报在日
扫描二维码关注【张静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