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施鲁纪念馆
彭施鲁纪念馆
姓名:彭施鲁
生辰:1916年1月19日
民族:汉
忌日:2009年11月7日
籍贯:河南武陟
地区:北京
国家:中国
  彭施鲁同志,原名王鹏华,1916年1月19日出生于河南省武陟县小董村,l934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l935年l2月参加北平“一二九”学生运动,之后在东北抗日联军入伍,1936年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l935年l2月至1945年11月,彭施鲁同志在东北抗日联军工作战斗了十年。l935年l2月至1940年2月期间,他先后担任东北抗联第四军军部秘书、第四团政委、后方留守处主任,第七军第一师政治部主任,第二支队教导大队政委等职,转战于长白山地区之宝清、富锦、绥滨、萝北、虎林及饶河等县,先后参加了1936年春的反日伪军扫荡、1936年秋开辟松花江下游新游击区等军事行动;l938年第四军主力部队西征,彭施鲁同志带领一个连成立下江留守处,坚持敌后作战;l938年和1939年夏秋季节,彭施鲁同志率部在宝清、富锦、同江和抚远四县开展游击活动,曾亲自指挥夜袭抚远县杨木林子战斗,全歼伪满军一个连。在这5年多的战斗中,彭施鲁同志曾两次负伤。1940年冬,彭施鲁同志随抗联部队转入苏联境内,1942年8月,进入苏联境内的抗联部队改编为苏联红军远东红旗军第八十八独立步兵旅,彭施鲁同志先后担任连政治指导员、连长及营部参谋等职,并被授予苏军上尉军衔。在此期间,彭施鲁同志接受了正规的军事训练,体验了苏军的管理制度,并能够胜任俄语翻译工作;1945年9月,彭施鲁同志随抗联部队返回东北,任苏军驻佳木斯卫戍副司令员、司令员,协助进入我国东北地区的苏军维持当地秩序,肃清日伪残余势力;1945年9月下旬,彭施鲁同志接上级指示,成立了中共佳木斯地区委员会,并担任党委书记,在当地建立人民武装和革命根据地,并广泛开展群众工作;1945年11月,彭施鲁随抗联部队退出苏联红军第八十八旅。经过在抗联的十年磨练,彭施鲁同志逐步成长为一名能文能武的优秀指挥员,并为以后走上军队教育训练领导岗位打下坚实的基础。
  1946年8月至1979年3月,彭施鲁同志长期在我军教育训练部门工作,先后担任东北军政大学合江分校副教育长、东北军政大学第二团、第四团副团长,东北军区军政学校副校长,第二十七步兵学校副校长,军事师范学校副校长兼训练部部长,军委军校部编研处处长,总参军校部、军训部副部长,解放军体育学院院长等职。在此期间,彭施鲁同志十分重视加强我军革命化、现代化和正规化建设,坚持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先进科学技术开展部队教育训练工作。他经常深入部队进行调查研究,认真研究解决我军教育训练中存在的难点问题,他的调研报告和关于改进我军教育训练工作的建议曾受到中央军委和总部首长的好评。l958年前后,彭施鲁同志在《八一杂志》和《解放军报》上发表多篇文章,深入探讨如何在学习苏军先进经验中避免照搬照套的教条主义做法,重视总结和推广我军以劣势装备战胜优势装备之敌的经验;1963年冬,彭施鲁同志在全军推广“郭兴福教学法”现场会议上作了大会总结,主张在全军范围内推广“郭兴福教学法”,并参与组织了全军大比武,为促进我军教育训练工作做出了突出贡献;1973年l0月,彭施鲁同志担任解放军体育学院筹建小组组长,负责解放军体育学院的重建工作,他积极团结班子成员,克服重重困难,迅速开展重建工作,并于1974年10月担任解放军体育学院院长,为大力培养我军体育干部作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
  1979年3月,彭施鲁同志担任国防科委司令部副参谋长;l982年8月,任国防科工委司令部顾问。在此期间,彭施鲁同志主要负责国防科委司令部的纪检、军务、训练及后勤管理工作,他狠抓部队管理和军事训练,注重机关各部门之间的协调与沟通,确保下情上报和上情下达畅通无阻,为国防科委司令机关和直属部队的建设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他十分重视年轻干部的培养,在日常工作中处处关心帮助年轻干部,给他们交任务、教方法,做到政治上爱护,生活土关心,工作上“传帮带”。他对部属严格要求、大胆管理,同时注意做好部属的思想政治工作。他为人厚道,平易近人,在群众中享有很高威望。
  l985年1月,彭施鲁同志被中央军委批准离职休养。

扫描二维码关注【彭施鲁】





互联网的时间是永恒,互联网的空间是无限;亲人的不尽思念,友人的深切记忆,永久保存,无限扩容,不因岁月流逝而磨蚀,不因空间转移而损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