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飞声纪念馆
| 姓名:潘飞声 别名:字兰史 生辰:1858 忌日:1934 籍贯:广州番禺 职业:近代著名诗人、书画家
|
潘飞声(1858-1934),字兰史,号剑士、心兰、老兰,别署老剑、剑道人、说剑词人、罗浮道士、独立山人,斋名翦淞阁、室名水晶庵、崇兰精舍、禅定室等,祖籍福建省人,先祖于清·乾隆年间迁居广东经商,遂落籍于广东省番禺县(今广州市番禺区)。香港《华字日报》、《实报》主笔,南社成员。长于诗词书画,善行书,苍秀遒劲,善画折枝花卉。诗笔雄丽,时有奇气,广东美术史上关健人物,与罗瘿公、曾刚甫、黄晦闻、黄公度、胡展堂并称为“近代岭南六大家”。中国近代著名诗人、书画家。
晚清时期,清光绪十三年(1887年)8月应德国聘请,执教柏林大学汉文学教授,讲授中国文学。客居海外4年,结交了一些国际友人,并游历西欧诸国,外国的文明及进步,使其眼界大开。著有《西海纪行卷》、《天外归槎录》2卷、《柏林竹枝词》等,均以日记形式,详记其出国及返国的经历,都是近代中西文化交流的成果。1891年离开柏林回国,住在广州河南龙溪的花语楼。1894年甲午海战后,提倡变法图强。同年秋赴香港,任《华字日报》、《实报》主笔,倡导中华文化,居港逾13载。撰社论、为文写诗,仗义执言,极度关心国家兴亡。吴仲《续诗人徵略后篇》云:“(潘飞声)遇涉华人事,力与西政府争,名著海外。戊申抵制日货事起,港官欲放兰史出境外,以箝各报之口,商家愤争,卒得无事。”可见潘氏在社会上甚具声望,支持颇多。凭一支雄笔鸣于海外,天下知音呼应日多。
民主革命至土大革命时期,1906年江南文风大盛,精英荟萃,同年夏离香港返广州。1907年到上海定居,加入南社,与丘逢甲、居巢、居廉、吴昌硕、黄芦、黄宾虹等,无不成具至交,从而大大开阔了思想境界。积极参与南社活动,吟咏甚多,与诗社中的高天梅、俞剑华、傅屯良被誉为“南社四剑”之一,故以“说剑堂”为诗词集名。并在南得实业家周庆云的集结下与吴昌硕、况惠风、喻长霖、赵叔孺、夏剑丞、沈醉愚等在上海成立淞社。又参加希社、沤社、鸥隐社及题襟金石书画会等。与海上题襟馆金石书画会,潜心金石书画和国粹研究,长于书法,善行书,苍秀遒劲,善画折枝花卉。诗笔雄丽,时有奇气,所作《罗浮山纪游》诸诗,甚得梁启超和陈衍称赏。陈璞在《花语词》序中称:“岭表词坛,洵堪独秀。”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1932年移居沪西小枫林桥,诗酒仍不辍。于吟咏之余,雅爱收藏书画金石。所居之室,纤尘不染,悬以丹青翰墨,陈以图书典籍,日夕仰观,称之“卧游”,自谓人生一乐。还擅临池泼墨,其行书苍秀遒劲,梅花朴实挺拔。常与粤籍才人黄遵宪、吴趼人、邱菽园、邱逢甲等交游。晚年家境清贫,在上海以卖文鬻字为生,亦不向人告贷,对非其人所赠,更坚拒不纳。友人柳亚子、胡寄尘见其坚贞,为其订润曰:“老兰先生,诗文耆宿,江湖寓公,志节清高,卖文为活,同人代订求书者‘酒例’”,并于末后附所著之书价目。叶恭绰为其诗文集写的《序言》中说:“三子皆食力于粤,唯一妾从。虽贫甚丰,写下不少眷怀故土,思念家乡的诗歌。”著述甚丰,获“六十年间万首诗”之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