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马景瀛乔凤莲之位
姓名:马景瀛
生辰:1917年3月16日(农历)
民族:汉
忌日:2003年3月20日
籍贯:河北
地区:北京
国家:中国
职业:军人
信仰:共产党
父母马景瀛乔凤莲之位父母马景瀛乔凤莲之位
姓名:乔凤莲
生辰:1918年8月28日(农历)
民族:汉
忌日:2002年6月16日
籍贯:河北
地区:北京
国家:中国
职业:干部
信仰:共产党
  马景瀛同志生平
  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久经考验的忠诚的共产主义战士,原海军后勤部研究员、正军职离休干部马景瀛同志,因病医治无效,在北京逝世,享年86岁。
  马景瀛同志1917年3月出生于河北省献县。青少年时期,受父亲马泰峨(原北京大学教授,1919年参加过著名的五四运动)的影响,接受了民主革命的思想。1936年,参加了冯玉祥领导的第29军(赵登禹部)。1938年10月,加入中国共产党。
  抗日战争时期,马景瀛同志历任冀中军区第二十大队书记长、冀中军区供给部书记室书记长、冀中军区供给部军械科副科长、科长、冀中军区一分区供给部部长、南进支队供给处处长、冀鲁豫九分区供给处处长,晋冀鲁豫水东军区供给部部长等职。1939年,在冀中深县李家洼反扫荡战斗中,因战斗异常惨烈,部队被打散,他带着部队的全部给养费,冒着生命危险,勇敢机智地闯过了敌人的数道封锁线,使党和人民财产未受丝毫损失,由于他在此次战斗中的突出表现,被分区授予“模范党员”的称号。
  解放战争时期,马景瀛同志先后任晋冀鲁豫一纵队(杨得志、苏振华纵队)供给部部长、第二野战军一纵队(杨勇、苏振华纵队)后勤部部长,第二野战军五兵团后勤部部长等职。先后参加了邯郸、遵化、义县、封镇等战役。因工作成绩突出,多次受到上级表彰,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作出了应有的贡献。新中国成立后,马景瀛同志受命组建华北军区营管处,先后任华北军区营管处处长、华北军区后勤营管部副部长、总后勤部营管部计划处处长、军事科学院筹备处处长兼供给生产处处长、海军后勤部军需部部长(海后军械部代理部长)等职。为了部队的发展和建设,他全身心地投入到后勤工作中去,一贯积极肯干,吃苦耐劳、任劳任怨、淡泊名利。1963年调海军工作后,他潜心钻研海军业务,为海军后勤工作建设事业呕心沥血;他经常深入基层部队,认真开展调查研究,面对面地为部队解决实际问题;他工作认真,作风扎实,一丝不苟,始终保持高昂的工作热情,忠实履行自己的职责。他长期从事后勤工作,坚持廉洁奉公,一尘不染,为我军后勤建设,为海军革命化、现代化和正规化建设倾注了大量的心血,做出了卓有成效的工作。新中国成立后,马景瀛同志受命组建华北军区营管处,先后任华北军区营管处处长、华北军区后勤营管部副部长、总后勤部营管部计划处处长、军事科学院筹备处处长兼供给生产处处长、海军后勤部军需部部长(海后军械部代理部长)等职。
  1955年被国防部授予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1988年被授予独立功勋荣誉勋章。
  
  乔凤莲同志生平简介
  
  乔凤莲同志1918年8月28日出生于河北省献县。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后,在民族存亡的危急时刻,她毅然投身革命,担任了乡妇救会主任。她积极宣传抗日主张,动员青壮年参军,组织妇女支援前线,不顾生命安危,带领群众勇敢地与凶残的日寇展开游击战,用青春和热血谱写了太行儿女壮丽的抗日诗篇。
  1944年初,在抗日战争最艰苦的岁月,她正式参军来到部队,次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在三年解放战争期间,她跟随部队征战南北,出生入死,工作兢兢业业。为救助烈士遗孤,她把出生仅六天的孩子托付给老乡,用自己的乳汁喂养烈士遗孤。建国后,她一直在华北军区后勤部工作,因工作成绩显著,多次受到上级表彰。
  1955年,已成为营职干部的她,为顺应军队
已有225次祭奠 祭奠浏览>>

扫描二维码关注【马景瀛】





互联网的时间是永恒,互联网的空间是无限;亲人的不尽思念,友人的深切记忆,永久保存,无限扩容,不因岁月流逝而磨蚀,不因空间转移而损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