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公盾
姓名:郑公盾
生辰:1918年12月10日
民族:汉
忌日:1991年4月10日
籍贯:福建
国家:中国
郑公盾
姓名:于明
别名:吴宝墉
生辰:1929-9-14
民族:汉
忌日:2003-4-13
籍贯:浙江杭州
职业:离休干部
  郑公盾(原名郑能瑞),1919年出生,福建长乐县人。早年在福州英华中学读书,毕业后在沙县洞天岩省福高任教。1938~1941年,他先后就读于厦门大学化学系、广西大学政治系、协和大学历史系,获得化学和文学学士称号;1945年在浙江大学人类学研究所研究生毕业,获得理学硕士称号。
  公盾在青少年时代就投身于民族民主革命运动。1936年,他在福州英华中学读书期间,加入了邹韬奋、沈钧儒等人发起的中国抗日救国会,并在同年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他在省福高任教时,担任历史、语文课老师,在讲授中国历史时采纳了范文澜、翦伯赞等人的新观点,内容丰富生动,深受同学们的欢迎。在1939~1941年,他在厦门大学和广西大学就读期间,曾参与由郭沫若和夏衍主办的《救亡日报》工作,担任该报《青年政治》副刊的主编。
  
  《救亡日报》是抗日战争时期在广西桂林出版的一张党领导下的进步报纸。它一直受到党中央的重视,1938年周恩来在武汉亲自指示《救亡日报》的办报方针为:宣传“抗日、团结、进步”,但要办出独特的风格来,办出一份左、中、右三方面人都喜欢看的报纸。
  
  由于公盾学习成绩优异、思想进步,1939年秋经广西大学政治系教授张铁生(共产党员,解放后在中调部工作)介绍到《救亡日报》报社工作。公盾在任该报《青年政治》副刊的主编期间,既编亦写,针砭时弊,呼吁“抗日、团结、进步”,使副刊办得虎虎生气。公盾以他的才华和政治热情全部投入,专刊共出了13期。1940年底,皖南事变发生后,公盾义愤填膺,冒着白色恐怖的危险在诗篇《谁能唱下去?》中写下了“当成千人民流着眼泪的时候,我仍然要唱下去,仍然有坚强不屈的信心”的诗句,展示了他坚定的革命信念。公盾不愧为是我党文化事业的一位杰出战士。
  
  
  “皖南事变”后,国民党大肆追捕革命青年,他回到福建,于1941~1944年协同福州地下党负责人李铁、曾焕乾工作。1945年初,受共产党员、著名记者羊枣之邀到美国新闻处东南分处工作。
  
  羊枣,原名杨潮,1944年应国民党福建省主席刘建绪之邀,任省政府参事、省研究院社科所研究员,主持《民主报》笔政,并任美国新闻处东南分处顾问兼中文部主任。羊枣团结文化界进步人士,写评论、编刊物、作时事报告,分析抗战形势和国际形势,不知疲倦地工作着,战斗着。他主编的《国际时事研究》周刊,成为东南各省风靡一时的读物,也是抗战进步文化的一大标志。羊枣精通英文,才思敏捷,文笔犀利。1945年,他精辟地分析了希特勒德国垮台后的世界政治军事态势,准确地计算了盟军为解决太平洋战争需要调动的兵力及所需时间,预测了对日战争最后胜利的时间。在他写的《从柏林到东京》一文中指出,“如果苏联参战,如果美空军对敌国本部的战略轰炸特别有效,如果我军反攻有力……至多三、四个月,日本便可能完全崩溃。”结果正如羊枣所料,文章发表不到3个月,日本就宣布无条件投降。
  
  
  公盾应羊枣之邀到美国新闻处东南分处工作以后,随同羊枣做了很多有益于我党的工作。当时,他们和重庆八路军办事处是有联系的,成批的《新华日报》、《群众》以及我党的宣传品,通过美军飞机运抵永安城,然后他们带到自己宿舍,加以伪装分发到东南沿海各地,提供给我党的地下党员。他们曾经秘密散发了从重庆辗转寄来的50份刊有毛泽东的《论联合政府》的《新华日报》,以及朱德《论解放区战场》等中共七大文件,激起强烈的反响。
  羊枣的如椽巨笔,为反对国际法西斯、争取抗日战争的胜利作出了贡献,但也为反动派所仇视。1945年夏,国
已有330次祭奠 祭奠浏览>>

扫描二维码关注【郑公盾】





互联网的时间是永恒,互联网的空间是无限;亲人的不尽思念,友人的深切记忆,永久保存,无限扩容,不因岁月流逝而磨蚀,不因空间转移而损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