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作人.萧淑芳纪念馆
吴作人.萧淑芳纪念馆
姓名:吴作人.萧淑芳
生辰:1908.11.03[1911]
忌日:1997.04.09[2005]
籍贯:安徽[广东中山]
国家:中国
职业:画家
  吴作人生活与艺术活动年表
  1908年11月3日(戊申10月初十),出生于江苏省苏州市,名之寿,字作人,排行第十。祖籍安徽省泾县茂林村。
  1911年(辛亥),4岁,父亲吴调元遭人暗算中毒去世。
  1914年(甲寅),7岁,入苏州江苏省立第一师范学校附属小学读一年级,至1916年辍学。
  1921年(辛酉),14岁,考入苏州工业专门学校附属中学学习。
  1926年(丙寅),19岁,入苏州工业专门学校建筑科本科,后因病休学在上海家中养病。
  1927年(丁卯),20岁,入上海艺术大学美术系学习,初露才华,为徐悲鸿赏识。
  1928年(戊辰),2l岁,入上海南国艺术学院艺术系师从徐悲鸿先生,加入南国社,参加田汉领导的戏剧革新运动;秋,就学于南京中央大学艺术系徐悲鸿工作室。
  1929年(己已),22岁,在南国月刊发表第一幅作品《和平神下的战舰》,被推举为南国画会美术部长,因参加进步的南国革新运动被中央大学开除。
  1930年(庚午),23岁,在上海举办“吴作人、吕霞光、刘艺斯三人画展”5月初到达巴黎,9月考入巴黎国立高等美术学校西蒙教授油画工作室;因学费昂贵、学业艰难,10月考入比利时布鲁塞尔王家美术学院巴思天教授画室高班。11月获庚款助学金。
  1931年(辛未),24岁,在比利时王家美术学院暑期全院油画大会考中得第一名,获金质奖章和桂冠生荣誉,享有个人工作室和一切作画物质,费用公付的待遇。
  1932年(壬申),25岁,同比利时籍李娜结婚。同时在卢梭教授雕塑晚班学雕塑。创作《纤夫》、《争论》、《坐思》等油画。
  1933年(癸酉)26岁在雕塑晚班会考中获构图第一名金质奖章。
  1934年(甲戊),27岁,半工半读参加巴思天教授承包的大型壁画绘制工程。
  1935年(乙亥),28岁,应徐悲鸿函约回国。8月偕比籍妻子李娜回到上海看望祖母、母亲及家人;9月赴南京中央大学艺术系任讲师,同时勤于创作。
  1936年(丙子),29岁,在中央大学图书馆举行刘开渠、吕斯百、吴作人三人联展,展示旅欧作品,引起艺坛震惊,田汉发表长篇评论,由徐悲鸿介绍参加中国美术会。
  1937年(丁丑),30岁,任中国美术会理事;作品《玄武湖上的风云》、《出窑》等作品参加第二次全国美展;“八一三”上海事变后,随中央大学西迁重庆,继续任教。
  1938年(戊寅),3l岁,台儿庄战役大捷后,组织中央大学战地写生团,与陈晓南、孙宗慰、沙季同、林家旅一起赴潢川、商丘等前方阵地写生,搜集素材。在武汉进行抗日宣传活动。
  1939年(己卯),32岁,在重庆举行“战地写生展”,被推举为“全国美术界抗敌协会”理事;妻子李娜在产后病故,一男孩也夭折。
  1940年(庚辰),33岁,多幅作品参加支持中国抗战的赴美“中国画展”和在莫斯科举办的“中国画展”。
  1941年(辛巳),34岁,元旦在成都与唐一禾、吕霞光、黄显之、吕斯百、秦宣夫、李瑞年、王临乙举行八人联展;《不可毁灭的生命》、《空袭下的母亲》等作品参加第三次全国美展。
  1942年(壬午),35岁,受教育部之聘为终身教授、教育部美术教育委员会委员,任中国美术学院研究员。
  1943年(癸未),36岁,至1944年初,赴西北写生、赴敦煌考察莫高窟、临摹古代壁画;作大幅油画《玉门油矿》参加全国工业展览会。
  1944年(甲申),37岁,在成都组织“现代美术会”,并举行首次展览;6月至1945年2月赴青康藏地区旅行写生,深入少数民族生活作速写、水彩和油画。
  1945年(乙酉),38岁,5月在成都举行“吴作人旅边画展”,12月在重庆举办“吴作人画作回顾展”。
  1946年(丙戌),39岁,由重庆到上海,与张光宇、丁聪等组成“上海美术作家协会”,并举行第一次联展;5月在上海举办“吴
已有10次祭奠 祭奠浏览>>

扫描二维码关注【吴作人.萧淑芳】





互联网的时间是永恒,互联网的空间是无限;亲人的不尽思念,友人的深切记忆,永久保存,无限扩容,不因岁月流逝而磨蚀,不因空间转移而损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