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念伯父程予醒先生
怀念伯父程予醒先生
姓名:程予醒
别名:程春绍
民族:汉
忌日:1998年1月2日
籍贯:山西省浑源县
地区:北京
国家:中国
  一九九八年元月二日下午,突然收到一个不幸的消息:在北京的二伯父于当日中午一点去世了,这消息有些意外,让我不安。当晚,我就去二姑家,商量起程去北京。
  四日早6时,我们到达北京站,大约7时半我们来到了朱房。一进家门,二姑第一个先哭了,二大妈也哭,我也有些控制不住自己,眼泪直往下掉。
  下午,我们一起去了海淀医院,在太平间看二伯父的遗体。经过哥哥姐姐们与看守人员的交涉,并给人家好处,才同意让我们进去。他们把二伯父的遗体从冰柜的抽屉里拉出来,只见二老爹静静地平躺在那里,穿一身黑兰色的西装,扎白黑条领带,戴深兰色的帽子,紧闭的眼睛深深地陷了进去,紧抿住嘴,还象他老人家生前那样亲切,大家都哭成了一团,我却哭不出来,一点也不觉得害怕。
  当天,我了解到二老爹离开人世的一些前后经过:原来,他一直住院在清河医院,97年的最后一天,他“打的”回到家中过新年,98年1月1日,他不想吃饭,没胃口,晚上想拉屎。平时,他便秘,今天却意想不到地痛快,一下子拉出来很多,直叫舒服。过了几个小时,他又要拉,拉了很多,二大妈还说:“老头子,这下拉好了。”第二天,(元月2日)他要住院。平时,他一直住清河医院,准备好自己那个黑色的提包,信纸、钢笔、眼镜等随身用品,还要带些零花钱。今天,他提出要去海淀医院,且什么东西都不拿,把身上的东西都掏了出来。当时,谁也不觉有什么反常。到了医院,需办理的手续很多,儿女们分头去托人,找病房,办理手续。二伯父在电梯口等着,还问孩子们能不能住院,声音很小、很轻。过了没多久,他想说话却很困难,说不出来,大伙问他想说什么?并递上了纸和笔,他颤抖的手在纸上写,却没有写字的力气,或许是圆珠笔不出水,只在上面划了几下,最终还是没写出来(后来,大伙说这个字是“合”字),经医生抢救无效,不多时他老人家就离开了人世间,终年84岁。
  老人一生为人正直,为程家子弟们的成长历尽心血,给后代人做了楷模。他对我们一向和蔼可亲,人人都敬重他,他是程家的自豪,同时也是我最崇拜的人,他对我的成长帮助很大,这是我永远难忘的。他的一生经历坎坷和挫折,带着怨气和未了的心思走了,他是一位才华横益的智慧老人,处在那个年代里没有得到很好的发挥,他埋怨社会害了一代人。他的离去是程家的一大损失。
  元月6日,来了许多高级小车,7时30分,我们乘车组成车队,先去海淀医院,将老人的遗体抬进用纸盒做的棺材送上灵车。灵车在前开道,车队随其后紧跟,出了市区,直达昌平“殡仪馆”举行告别仪式,告别厅布置的十分庄重,四周摆满了花圈和挽联,老人安祥地躺在中间,人们自动排成队,手持鲜花绕着告别,最后将鲜花盖在老人的身上。我又一次见到了老人的遗体,他死了还是那样和蔼,我说了一声:“二大爷,您走好……”就止不住哭了,我真想多看老人一眼。那里的师傅们用车子将二老爹的遗体推进火化室,大铁门猛地一关,大家几乎全哭了。在院子里,我抬头看到了那烟囱的浓烟转而变成轻烟,一个老人就这样在这个人世间消失了……随后,我们先回到家中,等大哥将骨灰送回,又去了二伯父安放骨灰的地方---清河骨灰堂,那是一座二层楼,在坐东的中间,编号为5935
  伯父程予醒先生永垂不朽!…
已有8次祭奠 祭奠浏览>>

扫描二维码关注【程予醒】





互联网的时间是永恒,互联网的空间是无限;亲人的不尽思念,友人的深切记忆,永久保存,无限扩容,不因岁月流逝而磨蚀,不因空间转移而损耗……


注册|登录|帮助|快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