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玲
丁玲
姓名:丁玲
民族:汉
忌日:1986.3.4
国家:中国
职业:作家
  丁玲曾给中国文学奉献了杰出的作品,她不幸的命运尤其值得后人思索。
  
  下篇叙文的作者是与丁玲患难与共数十年的陈明先生
  
  1955年末,丁玲无端被打为“丁陈反党集团”的首犯。1957年反右扩大化中,丁玲和冯雪峰被打成右派反党集团,我也被戴上右派帽子,开除党籍,撤销级别。在等候接受进一步组织处理的日子里,我和丁玲作了充分的精神准备,考虑今后的出路、工作和生活。文坛既不容我们,我们决心离开文坛,离开北京,到最艰苦的地方去,埋头苦干,从头革命,党该不会拒绝的。同时我们相信,假以时日,错误可以纠正,冤案必将昭雪,党内不乏这样的先例。
  1958年3月上旬,中央文化部北京电影制片厂通知我保留厂籍,下放黑龙江密山农场监督劳动,丁玲便决心争取也去北大荒。3月15日我离开北京,随后丁玲便向作协领导提出去北大荒的要求。作协领导考虑她的身体,没有答复。
  我到密山后,和一批“右派”被分到宝清县853农场,参加新建生产队劳动。大约是5月的一个星期日,王震同志突然到新建队来视察。他向全队人员讲话后,我走进队部的帐篷,向他面陈丁玲来北大荒的要求和作协领导的意见,请求王震同志回北京后予以支持。王震同志关切地询问了丁玲的身体和我们的经济情况,一口回答说:“好嘛,她来北大荒,我同意!”当天晚上,我写信把这个消息告诉了丁玲,随后还写信告诉她需要带些什么衣物和生活用品。
  时隔不久,6月下旬,丁玲就来到密山。王震同志在密山农垦局接见她,并告诉她:“已经打电话通知853农场调陈明来,你们一道去汤原农场,那里在铁道线上,离佳木斯近,交通方便些,住处条件好些,让他们给你们一栋宿舍。”在王震同志亲自过问安排下,1958年7月初,丁玲和我一起到汤原农场,开始了漫长的北大荒生活。
  过了一年,大约是1959年的五六月间,王震同志到佳木斯,在宾馆接见了丁玲和我,一见面就说:“叫你们来,让你们休息几天,就住在这里。今后可以常来,也住这里。”在佳木斯的几天里,有时他让秘书找我们到他房里共进午餐,有时邀我们看电影或参加晚会。一次午餐时,他对丁玲说:“今年中央要解决一部分人的摘帽问题,这里面没有你。”丁玲说:“我们下来时间不长,多锻炼多考验一个时期好。”
  又过了一年,1960年底,王震同志把我们召回北京,在农垦部部长办公室一见面就说:“这回叫你们来,是帮你们解决问题。”他交待秘书给我们找一家好一点的宾馆,让我们住下来休息。在这期间,他曾邀集20来位水利专家到农垦部研讨垦区土地盐碱化改造问题,把我们也找去参加,并向与会专家介绍说:“这是作家丁玲。”后来他因病住院,我们到协和医院去看他,他带我们到也在那里住院的作协党组负责人之一邵荃麟同志的病房。邵荃麟同志当着我们的面对王震同志说,丁玲在农场扫盲,为畜牧队夺得红旗,根据中央精神,右派有立功表现的,可以考虑摘帽。听了这话,我们深深体会到王震同志的用意和好心。
  遗憾的是王震同志的努力落空了。1961年秋,作协张僖同志奉命第二次到汤原农场调查我们的情况。他对我们说:“对丁玲、冯雪峰右派集团一案,将摘去一部分人的右派帽子,不会全摘,也不可能一个不摘。”他还告诉我们:“作协领导建议,你们可以做点创作的准备。”这年冬天,农场党委向我们宣布:摘掉陈明的右派帽子。但是丁玲不仅依然戴着右派的帽子,作协领导“做点创作准备”的建议也没有条件落实。
  1963年国庆节后,丁玲生病,我们请假去北京检查治疗。在看望王震同志时,丁玲向他反映了“创作准备”的问题。王震同志很关心,说:“最近要召开国营农场场长会议,我对他们交待一下,给你们提供创作条件。”他还两次加重语气对丁玲说:“你的问题,我负责到底!”
  可见,王震同志不仅亲自安排丁玲去北大荒,而且自始至终给她温暖与关怀。
  《在北大荒的日子》却借转引的郭小
已有133次祭奠 祭奠浏览>>

扫描二维码关注【丁玲】





互联网的时间是永恒,互联网的空间是无限;亲人的不尽思念,友人的深切记忆,永久保存,无限扩容,不因岁月流逝而磨蚀,不因空间转移而损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