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念张郃
纪念张郃
姓名:张郃
忌日:公元231年
地区:魏国
国家:中国
职业:将军
  
  张郃(?—231年),字俊乂,河间鄚县(今河北任丘北)人,三国时期魏国名将。与张辽、曹仁、夏候渊、徐晃并称曹操手下五大良将。
  
  东汉末年,张郃应募参加了镇压黄巾起义的作战,为军司马,后属冀州牧韩馥。初平二年(191),袁绍取冀州,韩馥战败,张郃率兵归附袁绍,任校尉。后因拒幽州割据势力公孙瓒有功,升宁国中郎将。
  
  建安五年(200),袁曹两军相持于官渡(参见官渡之战),十月,两军处于决战的关键时刻。袁绍派淳于琼率万余人护送军粮,集中于袁军大营后方40里的乌巢(今河南中牟境)。曹操留将军曹洪、谋士荀攸守营,自率5000步骑兵,携带柴草,人衔枚马缚口,打着袁军旗号,趁夜从小道疾驰乌巢,立即包围袁军营寨,从四面纵火围攻。袁军毫无戒备,一片混乱,至拂晓时,淳于琼见曹军兵少,集结部队,出营布阵,企图反扑。曹操率军迅猛冲击,淳于琼退回营中(参见乌巢之战)。
  
  袁绍在此危急关头,坚持要先攻下曹军官渡大营,以断其归处(今河南封丘西)。张郃认为:“曹公兵精,往必破琼等;琼等破,则将军事去矣,宜急引兵救之。”谋士郭图却说:“郃计非也。不如攻其本营,势必还,此为不救而自解也。”张郃又说:“曹公营固,攻之必不拔,若琼等见禽,吾属尽为虏矣”(《三国志·魏书·张郃传》)。袁绍固执已见,没有采纳张郃正确的建议,置乌巢于不顾,只派少数兵力援助淳于琼,仍督率部众强攻曹营,不能攻克。当增援的袁军迫近乌巢时,曹操坚持拒绝部下分兵阻击的建议,严令士兵拼死冲杀,全力攻破淳于琼营寨,斩杀淳于琼,将屯积的全部粮草和车辆焚毁,曹军乘胜还师。当乌巢粮草被烧的消息传至官渡前线,袁军军心动摇。
  
  郭图闻讯大为羞愧,为推卸责任,诬谗张郃道:“郃快军败,出言不逊”(《三国志·魏书·张郃传》)。张郃心中害怕,与与将军高览烧毁军械,愤而投奔曹操。曹操闻张郃来降,大喜道:“昔子胥不早寐,自使身危,岂若微子去殷、韩信归汉邪”(《三国志·魏书·张郃传》)?遂拜张郃为偏将军,封都亭侯。
  
  建安九年(204),张郃随曹操攻克邺城(今河北临漳西南),大败袁尚。建安十年(205年)又在南皮(今河北南皮北)消灭袁谭势力。
  
  建安十二年(207年)秋,曹操为统一北方,开始远征乌桓的作战。曹操挥师北上,亲率轻骑兵,昼夜兼程,疾速行军,并以主力攀崎岖小道,出卢龙寨,跋涉500余里,越白檀、平岗,进抵柳城(今辽宁朝阳西南)以东。张郃与张辽共为先锋,最终大破乌桓(参见白狼山之战),张郃因功升为平狄将军。
  
  建安十四年(209年),庐江人陈兰、梅成占据氐(今安徽崔山县东北境)、六(今安徽六安县北)反叛,对合肥形成威胁。曹操派于禁、臧霸等人讨伐梅成,命张郃随张辽讨伐陈兰,最终曹军斩杀陈兰、梅成,尽俘其众,迅速稳定了两地局势。
  
  建安十六年(211年),以马超、韩遂为首的十部联军,聚集10余万人马,据守潼关抗曹。张郃随曹操出征,在渭南之战中大破关中军,斩成宜、李堪等。马超、韩遂逃往凉州(今甘肃及宁夏回族自治区等地)。同年,张郃率军围攻安定,击降杨秋。
  
  建安十七年(212年)秋,马超、韩遂余党梁兴在鄜城(今陕西洛川东南)聚众起事,攻掠左冯翊(治高陵,今陕西高陵),各县官吏士绅纷纷逃到左冯翊郡城避难。梁兴欲攻冯翊郡城,城中恐惶不安,有人提议,把郡府迁移到险要安全的地方。左冯翊郑浑力排众议,坚持加固城池,招募兵勇,积极备战,并以政治攻势瓦解敌众,迫使梁兴不敢侵犯左冯翊城,只在鄜城驻扎。曹操及时派夏侯渊率张郃征伐梁兴,并与郑浑部会合,联合进攻鄜城,攻破其城,击斩梁兴,歼灭其众。
  
  建安十九年(214年)春,马超在张鲁支持下,为夺取凉州,卷土重来,包围祁山(今甘肃西和东北)。杨阜、姜叙向驻守长安的护军夏侯渊紧急求援。夏侯
已有9次祭奠 祭奠浏览>>

扫描二维码关注【张郃】





互联网的时间是永恒,互联网的空间是无限;亲人的不尽思念,友人的深切记忆,永久保存,无限扩容,不因岁月流逝而磨蚀,不因空间转移而损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