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严父慈母安息
姓名:金明海
别名:金发旺
生辰:1923年
民族:汉
忌日:1998年农历10月18日
籍贯:内蒙古
地区:内蒙古
国家:中国
职业:农民
信仰:无神论
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严父慈母安息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严父慈母安息
姓名:郑拴女
别名:无
生辰:1931年
民族:汉
忌日:1985年农历8月18日
籍贯:内蒙古
地区:内蒙古
国家:中国
职业:农民
信仰:无神论
  父亲出生在一个七口之家,他弟兄姐妹共5人。其中父亲在男孩中排行老二,在他之前爷爷奶奶已经生了我大爹和大姑两个小孩。在父亲之后,奶奶又生了我的三爹。我的二姑并非爷爷奶奶的亲生女儿,其实是很小的时候当作三爹的童养媳抱养回来的。这在旧社会贫苦人家是司空见惯的,因为没钱给儿子讨媳妇,所以在儿子很小的时候就到外面抱养一个更穷人家的女孩与儿子一起长大,小的时候以兄妹相称,等到婚嫁年龄就成婚,这样既保证儿子不至於打光棍又不至于到处去借彩礼钱。只是后来时代不同了,人们观念更新了,所以三爹和二姑各自成了家,二姑也就正式成为了父亲他们兄弟姐妹中的小妹妹了。
  爷爷奶奶家一直比较穷,最初一家人的生计主要靠爷爷给地主富农家打短工来维持。奶奶身体健康状况不佳,所以基本上在家里操持,可想而知一家人的生活是何等的捉襟见肘,吃了上顿愁下顿是常有的事。尽管如此,幼年的父亲还是得以进入村里一个有钱的本家爷爷办的私塾里识得一些文字,比起很多同龄人来算是有文化的了。父亲脑子比较聪明,可惜不太用功,比较调皮贪玩,常在课堂上打瞌睡做小动作,由此引来老师不少的责罚。在学堂里只呆了两年不到,父亲就不得不辍学回家,与爷爷和大爹一起参加劳动以挣钱贴补家用。
  父亲短短两年的读书生涯并没有防碍他对于文学艺术的热爱。他一生中读了大量的小说、野史、传奇、志异等方面的书。他虽然从来没有尝试去创作什么文学作品,但是我可以豪不夸张地说父亲是个满腹诗书的人。在他的古稀之年,父亲仍然可以把三字经、百家姓等倒背如流。从我记事起,就觉得父亲肚子里有讲不完的故事。我小时候最喜欢的文化娱乐大概就是听父亲讲那些个永不重复的故事了:今古传奇、鬼灵怪异、衙门百姓、侠义盗匪、才子佳人、帝王将相、开国元勋、有志书生等等。这些故事中有的大概可以归类于封建文化糟粕,但是它们中的绝大多数都使我增长了见识,拓宽了视野,教给了我一些做人方面的道理。
  从青壮年时期开始,父亲开始了尝试去学很多东西以谋生。他曾经跟村里的戏班学唱地方戏二人台,在节日或农闲时跟随戏班到处转着到各个村社去唱戏。情形好时,可以赚口饭吃的同时挣些粮食给家里。年景差时,自己勉强糊个口。父亲人比较幽默,经常扮丑角儿斗别人发笑。父亲记忆力很强,直到他去世前,仍然记得那些唱过的戏的故事、台词和曲调。父亲是98年冬天去世的,在同年的秋天,我带渝回家去拜见他时,他有一天一时高兴被我哄得同意唱几段。还好我当时用手头的收录机把父亲的声音录了下来。在他过世后,我们兄妹几人把这盘录音带一起听了一下,我怎么也控制不住自己的泪水。
  生活的压力并未解轻,依然是家贫如洗,依然是饿肚皮。父亲开始尝试其它的谋生技能和手段。他去学会了编织各种各样的网:捕鱼的抓网、拖网,捕鸟的麻雀网、沙鸡网等。父亲告诉我那时候每年的冬天下雪后就到后山去捕鸟,捉到大量的沙鸡和麻雀。但是因为自己没有本钱购置网线和支付路费盘缠,父亲基本上都是被别人雇佣去的。所以尽管很辛苦且有时的确收获颇丰,父亲自己并不能拿到多少好处。但他每年冬天还是乐此不疲,他喜欢的大概就是拉倒雀网的一霎那看到那么多鸟儿被网住的喜悦。在他给我讲这些故事的时候,我仍然可以看到父亲眼睛里跳跃的兴奋和喜悦之情。只是我一直都没有
已有27次祭奠 祭奠浏览>>

扫描二维码关注【金明海】





互联网的时间是永恒,互联网的空间是无限;亲人的不尽思念,友人的深切记忆,永久保存,无限扩容,不因岁月流逝而磨蚀,不因空间转移而损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