巫宁坤纪念馆
巫宁坤纪念馆
姓名:巫宁坤
忌日:2019年8月10日
籍贯:中国
地区:中国
国家:美国
  一滴无家可归的眼泪:“中国的良心”在美国走完了余生
  不要温和地走进那个良夜,
  老年应该在日暮时燃烧咆哮,
  怒斥,怒斥光明的消逝。
  
  ——狄兰·托马斯(翻译巫宁坤)
  
  1.他因为流下“一滴泪”无家可归
  
  2019年8月10日,中国著名翻译家,曾翻译《了不起的盖茨比》的巫宁坤教授,在美国家中逝世,享年99岁。
  
  1993年,他因为出版了回忆录《一滴泪》,惹怒了单位的一些领导,他和夫人李怡楷的退休金停发,住房收回,“学院领导下令毁门砸锁,将全部财物扫地出门”,他再一次无家可归。
  
  无奈之下,他只好留在了子女美国的家中,在那里度过了余生。
  
  巫宁坤的回忆录《一滴泪》究竟讲了什么?会引来这样的遭遇和后果?
  
  这“一滴泪”,记录的是他亲身经历的扭曲、残酷的人和事,是一些人至今不愿意承认,害怕面对的并不久远的历史,是他的“一滴泪”,也是整个民族的一场哭泣。
  
  没有人能够否认,巫宁坤是一个爱国的人。1943年10月,巫宁坤自告奋勇,为第一批去美国受训的中国飞行员担任翻译,他乘坐着一艘没有武器,没有军舰护航的运兵船,冒着被德国潜艇击沉的危险,在海上航行了四十二天之后来到美国。在此之前,他曾担任了美国飞虎队的翻译员,为中国的抗日战争胜利贡献了自己的力量。
  
  1951年,当新中国的橄榄枝递给他的时候,他本可以像他的室友李政道一样,留在美国继续深造,却因为对祖国的热爱之情,选择了回到中国。
  
  李政道帮他收拾完行李,还送他上路,临行前,他还问李政道:“为什么不跟自己一起回去?”
  
  多年之后,当李政道以诺贝尔奖得主的身份回到中国,巫宁坤又见到了阔别已久的室友,他发现,对方已经成长为顶级国际学者,两人之间有着一条不可逾越的鸿沟,根本就是生活在两个世界。
  
  回忆往事,巫宁坤流下了“一滴泪”,这滴泪,用三个词来概括,就是“我归来,我受难,我幸存”。
  
  2.“我归来,我受难,我幸存”
  
  1951年年初,人在美国深造的巫宁坤接到了燕京大学校长陆志韦发来的聘书,聘请他前去担任英语教授。他翻来覆去想了几天,找各路朋友商量意见,最终决定接受这份聘书,回中国任教。
  
  当时他想:“放弃一个最富裕的资本主义事业,回去为社会主义新中国服务,一定会受到对一个爱国知识分子的热烈欢迎”。
  
  听到这个消息,身在上海的妹妹非常开心,哥哥终于要回来团聚了,而台湾那边的哥哥、姐姐却表示了担心,但他们的迫切告诫并没有阻止巫宁坤为国效力的一腔热情。
  
  归来后不久,巫宁坤就感觉到了气氛有点不对劲。
  
  有一天,在燕京大学同事陈梦家教授的家中闲聊,外面的广播大喇叭突然响了,原来是通知全体师生到操场跳工间操。陈梦家很生气地说:“这是《1984》来了,这么快!”
  
  乔治.奥威尔的《1984》,在美国的时候巫宁坤也是读过的,但他还不愿意相信《1984》要成为现实,依然抱着希望。
  
  但接二连三的事件如洪水猛兽一般汹涌而来,最终冲垮了巫宁坤心中细沙堆起的城堡。
  
  事情,变得比《1984》还要糟糕。北大荒,是中国最北地区的一片荒地,自古以来就无人开垦。为了“向地球开战,向荒地要粮”,新中国组织过士兵、知青进行了辛勤地开垦,也曾经将一些劳改犯人转移到这边的农场进行工作。
  
  1958年,已经从大学教授变成劳

扫描二维码关注【巫宁坤】





互联网的时间是永恒,互联网的空间是无限;亲人的不尽思念,友人的深切记忆,永久保存,无限扩容,不因岁月流逝而磨蚀,不因空间转移而损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