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念我敬爱的父亲
| 姓名:居桂生 生辰:1932年10月18日 民族:汉 忌日:1999年1月11日 籍贯:靖江 国家:中国 职业:工程师 信仰:中共党员
|
月有阴晴圆缺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稍有情致的时候,漫步街头,同学聚会,即便是在厨房里烧煮,我总喜欢默诵苏轼的这首脍炙人口的优美词句。那是一种情趣,一种念旧的情怀。
然而今天,再诵这首词的时候,我的心里却充满了生离死别的痛:我坚强而自信、曾经像大树般结实的爸爸与我们永别了。从此,属于我们家的月亮不再圆!
爸爸与我们分别在风雨四十年,艰难跋涉、辗转大江南北,如今终于全家团聚到扬州的时候;爸爸与我们分别在家和事兴、儿女孝顺,满可以快快乐乐、颐养天年的时候;爸爸与我们分别的国家宏观形势不佳、国企艰难爬坡、所在的工作单位没有经济效益的时候┅┅
爸爸是身患绝症,医治无效,于1999年1月11日,永远地踏上归去的路的。
爸爸五十年代毕业于苏州建筑学校,响应党的号召支援大西北建设,于是,属于他的光辉战斗的一生,属于他的青春和热血,全都奉献给了中原那块热土。他先后在太原、宝鸡、潼关等地的多个单位从事建筑设计工作。在这期间,爸爸和妈妈,和我们,始终过着天南地北的分居生活。一年一度的春节,是我们家最快乐的日子;家,是爸爸远途跋涉,终于可以有亲情、有慰藉的地方。我的老家在靖江农村。在那一个劳动日只能赚几分钱的国度里,因为我们家有爸爸的薪水供奉,所以,日子过得并不算太苦。然而,没有爸爸在家的日子,我们都很空:家里空,眼里空,心底里空。所以从小,我们在盼望中长大,盼望过年的日子里,远道的爸爸会回到家里来,一家子团团圆圆。
到了1984年,爸爸符合带家属、孩子的条件。当年我大学毕业分配被留在了扬州。我妈妈,三个未成年的妹妹,都随调到了陕西潼关金矿家属区。妈妈因为到了一定的年龄,只被安排在家属区的零售商店里当了个临时工。一家人的生计,三个妹妹求学的费用,仍主要依靠爸爸的微薄的收入。记得是84年夏天,已经到了就业年龄的大妹高中毕业。面对艰苦奋斗但仍贫困的家境,懂事的妹妹想早早就业,也为父母亲分担一份责任。然而坚定的爸爸和妈妈一起,毫不犹豫地说服妹妹继续求学。终于,大妹第二年考上了上海医科大学,并于89年毕业后被分配来扬州工作。我的另两个妹妹也经历了求学、择业的同样的历程。爸爸是宁愿自己艰辛,也不愿因此耽误子女的前程呵!
转眼之间,到了爸爸退休的年龄。爸妈的心愿,是回家乡定居。“落叶思归根”,本也是人之常情。
可是到扬州定居,决非轻而易举之事。置房产、转户口,妹妹、妹夫找接收单位等等。首先面临的还是经济问题。然而,这一切,在不到十年的时间里,爸爸都做到了。爸爸退下来以后,和妈妈一起承包了矿上的一家小商店,做起了利已利民的商品买卖。从商品进货、上架、到出货,县城到金矿得十几里来回,除有时雇辆三轮车或小货车之外,爸爸从来舍不得雇一个人力,上了年纪的爸爸硬是将重则几十斤的货物搬上搬下。有时我愧疚地想,爸爸的病,可能正由于当时过度的劳累所致。由于爸妈为人不错,加上商品品种齐全,价格公道,所以小店很快在金矿周围的老乡中有了声誉。三年的时间硬是净赚了十几万元的利润。用爸妈赚来的血汗钱,我代他们在扬州置下了三室一厅的房产。到94年底,我们全家终于在扬州实现了大团圆的梦。记得96年春节,面对团团圆圆的一大家子,爸爸直乐得合不拢嘴。他高兴地说,什么叫天伦之乐?这就是啊!
可是这光景,只维持了一年多的时间。
从97年3月开始,病痛开始折腾爸爸。到了病魔肆虐、爸爸已经相当痛苦的时候,爸爸也叹气,也不得不认输,他说,曾经拿命去换金钱,如今,直拿金钱来买命。说完深深地叹一口气。我知道那一口深深的长叹的含义:爸爸很清楚,再多的金钱,已经买不回他的健康,买不回他所珍爱的生命!他还有那么多的好日子没有来得及享受┅┅
&
扫描二维码关注【居桂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