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有祺纪念馆
| 姓名:唐有祺 生辰:1920年7月11日 民族:汉 忌日:2022年11月8日 籍贯:江苏南汇 地区:北京 国家:中国 职业:北京大学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教授。
|
唐有祺(1920年7月11日—2022年11月8日),出生于江苏南汇,物理化学家,化学教育家,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北京大学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教授。
唐有祺1942年毕业于同济大学;1950年7月从加州理工学院研究生院毕业,并获博士学位;1951年任清华大学副教授;1952年任教于北京大学化学系;1963年任北京大学教授;1980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1984年任北京大学物理化学研究所所长;1991年任北京分子动态和稳态结构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2022年11月8日在北京逝世,享年103岁。
唐有祺主要从事晶体体相结构和晶体化学,生物大分子晶体结构和生命过程化学问题,功能体系的表面、结构和分子工程学等领域的研究。
人物生平
1920年7月11日,唐有祺出生于上海市南汇县(现浦东新区)新场镇。
1925年,入读南汇县新场小学。
1931年8月,在南汇县读初中。
1934年,考入上海中学。
1937年,从上海中学毕业,后考入同济大学。
1942年6月,从同济大学毕业;7月,任职于昆明兵工厂制磷厂。
1943年1月,任职于重庆渝鑫钢铁厂;10月,与人合营重庆钟声电化冶炼厂。
1945年8月,任教于同济大学医学院。
1946年,进入加州理工学院研究生院学习深造。
1950年7月,从加州理工学院研究生院毕业,并获博士学位。
1951年9月,任清华大学副教授。
1952年,任教于北京大学化学系。
1963年12月,任北京大学教授。
1980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
1984年,任北京大学物理化学研究所所长。
1991年,任北京分子动态和稳态结构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
2022年11月8日,在北京逝世,享年103岁。
主要成就
唐有祺毕生的研究主要分为以下几类,晶体体相结构和晶体化学;生物大分子晶体结构和生命过程化学问题的研究;功能体系的表面、结构和分子工程学等的研究。
1955年,唐有祺筹组单晶结构分析工作;1956年,唐有祺筹组结构化学研究工作;1958年,唐有祺通过对葡萄石晶体的研究,确定出一种新的硅酸盐结构;1962年,唐有祺展开了重要化合物的结构测定工作;1966年,唐有祺开展了用X射线衍射的方法测定胰岛素的空间结构的研究工作;1974年,唐有祺从理论上研究催化剂的机理;1979年,唐有祺从事晶体结构测定和蛋白质等生物大分子结构测定的研究工作;1991年,唐有祺开始了中国化学生物学的研究工作。
学术论著
唐有祺专著《统计力学及其在物理化学中的应用》
唐有祺专著《统计力学及其在物理化学中的应用》
截至2022年6月,唐有祺发表论文400余篇。代表论著有《结晶学》《统计力学及其在物理化学中的应用》《化学动力学和反应器原理》《对称图象的群论原理》《有限对称群的表象及其群论原理》《相平衡,化学平衡和热力学》《催化体系的分子工程学》等,其他论著部分参考如下:
[1]邵美成,唐有祺.鲍林规则与键价理论[J].大学化学,1993
[2]张玉芬,谢有畅,肖念华,等.添加剂MgO和La_2O_3对甲烷化镍催化剂的影响[J].石油化工,1985
[3]曾杰,李根培,陈忠国,等.变色马兜铃中银袋内酯乙、丙的结构测定[J].化学学报,1986,
[4]唐有祺.展望今后化学之发展[J].化学通报,1998
[5]唐有祺.对称性原理一[M].科学出版社,1977.
[6]唐有祺.对称性原理,化学卷[M].科学出版社,2010.
[7]唐有祺.统计力学及其在物理化学中的应用[J].科学出版社,1964.
&nbs
扫描二维码关注【唐有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