拓宽纪念馆
西夏为什么叫西夏
大夏河,一条85.3公里长、流经甘肃南部甘南和临夏两个地方的河流,哺育了党项民族最初的成长,流淌着这个民族最初的血脉和哺育这个历经艰险与磨难的民族的初乳。公元1038年,李元昊经过自己的多年征杀以及他的祖辈们的努力后,终于在如今的银川市举行登基大典,这就是后来的西夏王朝。它为什么叫西夏王朝?在建国的第二年,李元昊就发兵向这里进发,要夺回被吐蕃民族抢走的这片土地。所以,我们无妨大胆地推测,他把在自己手中缔造出的这个新兴的王朝命名为夏,或许与纪念这个民族的生处之地有关。或许是因为在夏州的西面而命名为西夏,但夏州当初被唐王朝赐封为“夏”时,可能唐王朝的君主们也考虑到这支来自大夏河畔的羌人的起始之地,才把这片土地称为“夏”。
在大夏河流域的羌人是以农牧业为主的,死后实行的是火葬,后来改为土葬。婚俗是“父子伯叔兄弟死后,即以继母、世叔母及嫂、弟妇等为妻”。或许,这种共妻现象一直在种族中承袭着,以致到了西夏时期,李元吴作为一代君王,把自己的儿媳妇也据为已有,这在汉人的眼里是很不合伦理道德的行为,或许是羌族早期的婚俗在这个民族内部沿承的结果。
真正能体现大夏国和临夏渊源的是“大夏城”,在临夏市东南约80公里的今广和县啊里麻土乡刘家庄村,早在西汉初,这里就被汉朝设置并命名为“大夏县”,“大夏城”的遗址在这个距离县城西南10里的小乡村的广通河北面的第二台地上,如今已是一片空旷,当地人甚至周围的人习惯地把这里叫“古城”,但却没有一个人知道它就是“大夏城”,更不知道与后来的西夏国有着怎样的关联。据当地的一些老者回忆,早些时候,他们偶尔在田间还能发现不少陶片。
党项人是怎么来到宁夏的?
从汉朝时,党项人就开始向东移动,他们被后来来自青藏高原上的吐蕃人赶出了这片属于自己的土地。公元623年5月,青藏高原的天气开始变热了,这样的季节里,更是远离家乡的党项人思念家乡的时候,他们想回到大夏河,却遭到了被拒绝的命运,吐蕃民族彻底地粉碎了党项人回归这片土地上的梦想,党项人后来的一次次光复,只能在血腥和尸体中一次次地失败。这个民族的实力在向东移动中开始壮大,和汉唐政权以至吐蕃政权在松蟠经过拉锯式的大战后,终于被迫放弃了长江流域,开始北上,穿过长长的岷山,到达甘肃和陕西交接地带,接着被大唐帝国安置在陕北一带。
这个历经磨难的民族,穿过百多年的时光隧道和迂回近万公里的迁徒,在今陕北的定边县建立了自己在黄土高原上的第一个“城市”——统万城,在河套地区留下了大量的壁画、古城遗址。后来,西渡黄河,终于在黄河边的银川建立起了属于自己的国家。
西夏人去了哪里?
蒙古人的铁骑踏碎了党项人辉煌而又短暂的大夏帝国梦,留下了一个巨大的谜:突然从历史视野中消失的党项人去了哪里?
关键词与地方之一:宁夏中卫县
2003年11月,本报记者在中卫县南长滩村采访时,发现这个小村庄的村民中有一个很独特的姓氏——拓,不少拓氏居民说自己是当年拓跋部的后裔,他们的祖先是为了躲避当时蒙古人的追杀逃到这偏僻的小村的。为此,记者采访了我国著名的西夏研究专家李范文教授,他说,这不是没可能,由于没有具体的文字、语言、建筑、风俗或宗谱资料显示他们的身份,只能推测他们可能是西夏建立后,党项人在西征时遗留或融合在这里的,也不排除他们是在西夏崩溃后为躲避追杀逃到那里的可能。宁夏大学西夏学研究中心主任、史学博士杜建录对此的解释是,这可能是党项人去向的一个小的遗存,关于党项人的去向,有两个大的方向,一是沿来的方向回去了,一个是散布在全国各地。
关键词与地方之二:川西北和西藏
关于党项人的去向,记者曾沿当年党项人的来路做过
扫描二维码关注【拓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