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公文昌纪念馆
谷公文昌纪念馆
姓名:谷文昌
生辰:1915年
民族:汉族
忌日:1981年1月30日
籍贯:河南林州
地区:网址厦门
职业:国家干部
信仰:共产主义
  东山人民有句话,“要祭祖宗,先祭谷公”
  福建东山岛上的塔屿,又叫东门屿。它座落在碧波万顷的台湾海峡西岸,与厦门的鼓浪屿、温州的江心屿及台湾的兰屿,被誉为中国四大名屿。这里风光秀丽,环境幽雅,名胜古迹荟萃,被称为“海上仙山”、“世外桃源”和“蓬莱胜境”。我国首部科幻故事影片,就在这美丽的塔屿上拍摄的。塔屿已被福建省政府定为首批省级风景名胜区。
  
  从铜陵古城,乘游船渡海,约20分钟,就可登临塔屿。从文峰塔边的石价向东行走,沿途林荫掩映,蜿蜒曲折,到了小石路的尾端,即可见到一座二层的楼阁,叫“文昌阁”。它临海矗立,视野开阔。游人可以在这里歇息、拍摄、观海、听涛。文昌阁,它是为纪念领导东山人民创造海岛“绿色长城”的共产党人谷文昌而建筑的。谷文昌,是河南省林县人,1944年入党,1949年随军南下,曾担任中共东山县委书记,扎根在东山整整十四个春秋。他是一位人民真正的公仆,关心民众疾苦,战风沙,造林带,鞠躬尽瘁,勤政为民,深受当地百姓的爱戴。1981年1月30日病逝,把骨灰洒在东山岛的山海林地。从此,在咱老百姓心中耸起了一座永远的“绿色丰碑”。
  
  林带幽静,海风轻拂。登阁静观,往东远眺,大海蔚蓝,白帆点点,渔歌声声;朝北遥望,树林葱郁,山光水色,春意盎然。不远处的海崖下,乱石穿空,海涛拍崖,激起“千堆雪”,在阳光下闪闪烁烁。这里,晨可观东海晓日,夜可赏高天明月。仰望黄石斋读书处与文峰塔,面对绿树、美礁、雪浪,或听涛声,或望碧波,不觉间心旷神怡,为大自然所陶醉,情景水乳交融,深深体味到“海滨邹鲁”之遗风,其妙无穷,欲辩已忘言。
  
  一位诗人是这样诗写:塔屿,飞动着一个召唤/用全部的目光/注视文昌阁的远山近海//从木麻黄中/走来了,一个外乡人/在风沙里/挥动了双手/在艰苦里/高昂起了头颅//天地就在心中/骨灰,撒在东山岛上/绿色在回响/蓝天碧海,绿树银滩/阳光更是独领风骚//一座绿色丰碑,一个不朽的怀念……
  
  历史上的东山岛,被称为闽南的“西伯利亚”,是一个风大、沙多、缺水的穷海岛。想当年,这里到处是象征死亡绝望的惨白的荒滩,山上山下光溜溜,作物十种九无收。百姓们苦难深重,妻离子散,背井离乡,漂泊海外“讨生活”。据旧县志记载:仅近百年间,风沙淹埋了13个村庄,1000多座房屋村舍,2万多亩良田。一首民谣唱到:飞沙滩,飞沙滩,风起“迷魂阵”,日出“火焰山”,百姓惨万般,无处痛诉苦与愁……现观林海之胜,远处是闪着波光的蔚蓝大海,近处是两万多亩绿林,树林荫翳,花香鸟语。神游于绿色的海洋,时时看见那飘忽闪现的身影和那黎黑而清瘦的脸庞。伴着阵阵海音林涛声,一个深沉的呼唤,回荡在天地间,回荡在历史的回音壁上:“谷文昌,我们的好书记,您在哪里,您在哪里……”
  
  昔日的东山岛,到处是荒滩,到处是秃山,到处是风沙。当时老百姓在悲叹:“神仙也治不住这风沙!”而谷文昌,这位共产党人,他以民为本,心系群众,他的座右铭是:当官不为民作主,不如回家卖红薯。谷文昌,身穿粗布衣,带着那顶破旧的旧草帽,从简陋的木草屋出来,顶着烈日或冒着寒风,走向秃山、荒滩、坳谷,走向村舍、渔澳、古巷……他在寻找,他在沉思,他的眼神是那样的刚毅,那样的深沉。他的沉思,是为战胜风沙的执着思考;他的刚毅,是为绿化大地的顽强意志。他曾指天发誓:“不制服风沙,就把我这把骨头埋在东山岛!”他伸出了粗糙的双手,他亮出了汗涔涔的脊背,种下了,种下了生命的原色和希望,当他惊讶地发现:第一批树苗,只有几株木麻黄,在风中摇曵。他跪在地上说:“这几株木麻黄,就是我们的希望!”他制订了“筑堤拦沙,种草固沙,造林防沙”的标本兼治的方案。那是1958年春,他带领人民“上战秃头山,下战飞沙滩,绿化全海岛,建设新东山。”短短几年间,绿
已有84次祭奠 祭奠浏览>>

扫描二维码关注【谷文昌】





互联网的时间是永恒,互联网的空间是无限;亲人的不尽思念,友人的深切记忆,永久保存,无限扩容,不因岁月流逝而磨蚀,不因空间转移而损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