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楚良、邓素珍纪念馆
姓名:曾楚良
别名:树源
生辰:1918年6月30日
民族:汉族
忌日:2005年9月9日
籍贯:江西雩都
国家:中国
职业:干部
曾楚良、邓素珍纪念馆
姓名:邓素珍
生辰:1923年4月28日
民族:汉
忌日:2010年3月26日
地区:南京
职业:教师
信仰:佛教
  至亲爱的父亲
  先父曾楚良先生1918年6月30日出生于江西省雩都县,2005年9月9日12时45分于南京市南京军区总医院逝世,享年88岁。
  父亲自幼离开家乡,报着科学救国的理想,先就读于赣州一中,后考入茅以升任校长的杭州浙赣铁路学校。后因日寇入侵,父亲被迫离开杭州,随学校撤退至株洲等地。冒着敌机轰炸追击的危险在昆明、保山等地参加滇缅铁路建设。因日寇入侵缅甸,滇缅铁路建设被迫中断,职工也被迫遣散。父亲利用遣散费,先后在缅甸仰光、腊戌等地经商。日寇飞机炸断汇通桥,父亲无法继续在缅甸从商,即徒步返回祖国。几经周折到达昆明。抱着实业救国的理想和抗击日寇的决心,在昆明护国路开设了“树源行”经营汽车配件。
  1954年春,父亲投资到“大利”公司(该公司后改为“大利”化工厂,昆明电化厂),公私合营后任供销股股长、经济师,厂长特别助理。该厂连年被评为红旗单位,父亲也多次被评为先进工作者。
  父亲于1954年加入中国民主建国会,先后当选为云南省工商联联络会副主任委员、昆明市政治协商会议第5、6、7届委员会委员,父亲于1986年退休回南京。
  父亲于1942年8月13与母亲邓素珍女士结婚,婚后和睦相爱,育有四男二女。由于父母含辛茹苦培养子女成为有用之才,曾被南京市民政局评为南京市百对金婚伴侣之一。
  父亲的一生勤勤恳恳、兢兢业业、任劳任怨,为国为厂为家庭为亲友无私地贡献。他的一生虽艰辛坎坷,但却是成功的一生。早年在铁路学校学习时,父亲除学习技术外,还利用业余时间学习火车机车驾驶,接送员工上下班。坚实的理论知识与丰富的实践经验为他以后成功地经销汽车配件打下了牢固的基础。父亲敏锐的商业眼光使他看到滇缅铁路停建必然导致公路成为大后方重要的交通工具,他毅然决然地从事汽车配件的经营。到1954年公私合营时父亲已成为昆明最大的汽车配件商。
  父亲在担任昆明市政协委员期间,为昆明的建设等曾提出许多有益的建议。在任民建昆明市副主任期间,为联络昆明海外侨胞回云南投资做出过贡献。
  父亲不仅在经商方面目光敏锐,在培养教育子女上也颇有建树。在读书无用论盛行的年代里,父亲给我们讲知识的重要性。唐诗宋词不能背,父亲就督促我们背诵毛主席语录。一般的英文书是不能看的,父亲就亲自教我们学习英文版的毛主席语录。六名子女都受过高等教育,其中三名是恢复高考后考入大学的。
  无论学什么,父亲总是谆谆教导我们要练就扎实的基本功。前几年我选了一张画有一位父亲教儿子学骑自行车的生日卡作为他的生日礼物,这张卡让我回忆起许多许多。在与那小男孩年龄相仿的时候,父亲送了我一辆自行车做生日礼物。兴奋之余又感到失望,因为父亲并没有立刻把我扶上自行车教我如何骑,而是一次一次地围着操场练习推车,多么枯燥啊。可父亲说,只有先学会推自行车,不摔跤,才容易学会骑自行车。不管当时的我是多么的失望、气恼,但是我记住了这句话。我想我的姐姐、妹妹、弟弟们也有同样的经历。随着年增长,我才体会出“欲速则不达”、“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这句话的深刻哲理。
  父亲平时言语不多,可往往会迸出思想的火花。是啊,有多少做父亲的会教小孩子先学推自行车再学骑自行车。多年后我与许多朋友谈起过第一次学骑车的经历并为有着样一位父亲感到骄傲。
  亲爱的爸爸,今天妈妈不能来为您送行,因为在妈妈的心里,您只是去医院了。妈妈相信您还能回来。我们不愿意也不能让她的“您还会回家”的信念破灭。
  亲爱的爸爸,您
已有8235次祭奠 祭奠浏览>>

扫描二维码关注【曾楚良】





互联网的时间是永恒,互联网的空间是无限;亲人的不尽思念,友人的深切记忆,永久保存,无限扩容,不因岁月流逝而磨蚀,不因空间转移而损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