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振汉纪念馆
陈振汉(1899年12月25日——1997年9月6日)
1984年2月28日办妥手续取得红十字会颁发的志愿捐献遗体纪念证。
陈振汉先生出生在光绪25年的浙江南浔一户家境清贫的普通人家,7岁进私塾读书,辛亥革命后上初等小学,毕业后考进嘉兴师范读书(1919年参加了“五•四”运动)。毕业后做教师十五年(1922年—1937年),先后在天津、南京、吴江、上海等地教书,其间(1924年—1929年)赴缅甸仰光华侨学校任教。1937年抗战开始,进入上海章华毛纺织厂任职直到1960年退休。退休后喜欢旅游的他带着一颗爱国之心游览祖国大地,足迹曾踏上过华山、峨眉山、庐山、黄山、九华山、泰山等名山大川,游览过西安、临潼、洛阳、成都等名胜,江、浙一带的秀丽山水他都能如数家珍。
他是一个勤奋上进、胸襟开阔、志向远大、身心健康的人。30年代在上海精勤学校任教时考上了“国立上海商学院”,用晚上业余时间读完了大学;进入老年后在家辅助老爱人(当年的学生,相爱成婚,生育五个子女)为子女带孩子、烧饭菜,支持子女安心工作;最后卧床时还坚持看书作诗(请老爱人记录)。他爱国家、爱事业、爱家庭。他的一生是中国千千万万个寻常百姓的一生。
1984年他86岁高龄时还写下了十几万字的自传:(摘录如下)
我志在四方。幼年暑期由于家庭经济拮据,勉强读完师范毕业,就进入社会参加工作,不能再上大学;曾想学习无线电报,希望将来能在海轮上工作,周游列国;有想投考工读大学,半工半读,学好本领不怕失业等等,想了不少东西,但这都是理想,要使理想成为现实,不是容易之事;
在旧社会最怕是失业,一个家无恒产,祖上没有财产遗留下来给小辈,没有荫下之福可享的人,只有靠自己努力奋斗,克勤克俭,只有真才实学,才能维持生活,养家活口。但有时也难免遭到失业之苦,颠沛流离,痛楚万分;
我的后半生,欣逢此优越的新社会,感到无比幸福,要深深地衷心的感谢中国共产党;
人生百年,终有百年之日。我谢世之后,只要通知第一医院,把我的遗体捐献给他们作医学科学研究,一切从简,不必开追悼会,也无骨灰可留存;
希望小辈们,做到我一向主张的树立良好家风,这就是:“尊老爱幼,上和下睦,勤俭整洁,安居乐业”四句话;
我没有遗产留给后代。大家各尽所能,努力奋发,教育好下一代,各自组织美幸福家庭;
注:他的五个子女如他所愿,都大学毕业后在祖国的四面八方在各自的工作岗位上为我国的现代化建设努力奋斗,没有辜负老父亲一片爱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