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学诚纪念馆
张学诚纪念馆
姓名:张学诚
地区:上海市
国家:中国
  最后的告别
  文/孙小琪
  
  今年1月6日,深夜,69岁的张学诚在病床苦熬了两年十个月,终于走到了生命的尽头。脉搏没有了,瞳孔也大了,观测仪上显示的心跳渐渐缓慢,最后拉出了直线。
  一天前,接到病危通知,小儿子即给二军大红十字遗体捐献接收站打电话,几乎打了一天,真急死了。为了父亲最后的遗愿,为了能给祖国医学科研事业奉上最有价值的神经和其它器官,一切要办得快,快!
  第二军医大学的领导曾就张学诚志愿捐献遗体的事指示:要完成得十分完美,任何细节不得有丝毫差错。
  深夜,护士长为病床上的遗体化了妆,孩子们和陆老师一起当即举行了简短的家庭告别会,然后将父亲的遗体送上了及时赶来的二军大接遗体的车。前后没有超过一小时。
  那是一个格外寒冷的冬夜,万籁俱寂,马路上不见一个行人,只有路边的树枝和电线在抖动。两辆疾驶的车在寒夜里穿过,像是要去完成一项紧急的任务。
  谁也没有哭泣,一片肃穆。陆老师望着前面飞驶着的草绿色标有红十字的接遗体车,浮想联翩。几十年了,为了科研,为了军舰,丈夫不断地外出,似乎那已是他生活方式的重要组成部分。因为自己同样也很忙的工作,她从来没有送过他,甚至从没想过要送送他。这一次,该是他最后一次“出差”,最后一次奔赴新的使命,完成他坚定不移的心愿,要告别了,她要送送他。丈夫的身边,放着她和孩子们奉上的鲜花。
  小女儿曾反对爸爸的最后选择,她说搞得四分五裂像什么样子,爸爸的骨灰应随军舰魂归大海。现任山东省科学院计算机中心第一研究室副主任的大儿子,自小跟爸爸接触最多,共同语言也多,当他听到爸爸为自己做出了最后决定,精神为之一振。生命的价值就在于对祖国、对人类的贡献,爸爸作最后奉献的目的是希望对医学科研有所支持有所突破,这将是父亲生命的延续。他主动说服弟妹和其他家属,并希望留下有关照片和文字资料,将来,他要给他的孩子讲爷爷的故事……从土葬到火葬,从保留骨灰到撒至江河湖海,以至捐献遗体,造福人类,这将是一条人类一次次战胜自我,从必然王国迈向自由王国的轨迹。
  陆老师按照丈夫生前的嘱咐,他在家,不设灵堂,家里不挂有黑框的遗像,就在他原先的卧室放一张奶白色镜框,白底的生活照。那是一张很传神的照片,丈夫的嘴角紧抿着,眼光温和又无限远地望着。他一定还在想他的下一个项目,在他单位办公室抽屉里,还放着他起草不久的有关潜艇试验方案……
  二军大组织人员,请来很多有关的教授,第二天中午即打来电话,告知全完成了,请放心。家属还要什么?
  不要了,什么都不要。陆老师和孩子们觉得他们为亲人也为自己完成了一件人生大事,他们只是想到这样的诗句——
  有的人死了,却永远活着……
  …
已有11次祭奠 祭奠浏览>>

扫描二维码关注【张学诚】





互联网的时间是永恒,互联网的空间是无限;亲人的不尽思念,友人的深切记忆,永久保存,无限扩容,不因岁月流逝而磨蚀,不因空间转移而损耗……


注册|登录|帮助|快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