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氏网上宗祠·联络册
利铭泽,广东省新会县双水区嘉寮乡人,1905年出生于香港。其父利希慎是香港著名的企业家,他是利希慎的长子。幼年在香港陈子褒学塾读书,后人皇仁书院攻读。十二岁,其父送他和七岁的弟弟利孝和到英国读书。中学毕业后,他考大英国牛津大学工程系。留学期间,担任英格兰、苏格兰、爱尔兰的中国留英学生总会会长。1926年6月,广州发生沙基惨案,他激于义愤,带领留英的中国学生向英国政府提出抗议。大学毕业,获学士和硕士衔。1927年,返港与黄瑶璧结婚。随后回英,妻子人英国牛津大学深造。他在当地当见习工程师。1928年,其父利希慎被人暗杀,他返回香港,把父业交给兄弟和叔父管理,他在柯伦治工程当实习工程师,三年后,他取得香港工务局注册工程师资格,并担任中国工程师学会香港分会副会长。数年后,开始协助处理家族的实业。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抗日战争爆发,利铭泽深感救国救民有责,与几名志同道合的同志,千里迢迢前赴海南岛,担任中国红十字会海南岛大队队长,从事后方抗战救援工作。不久,他与大人黄瑶璧往广州避难,即为广州市政府倚重,委任他为广州市政府秘书、自来水局委员、审司部稽核、城市设计委员会委员、广东省建设厅委员等职。
1941年,日军占领香港。他不顾香港所有的产业,全家曾一度赴韶关,会同香港著名医生黄雯协助华侨归国。同年8月,他担任国民政府监察院审计部稽察。
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利铭泽返回香港,继承父业,担任"希慎兴业有限公司"总经理,管理其父遗留下在鹅头山(后改为利园山)15亩地产和庞大的商业。以后,被香港任为香港谷米粮食统制处处长。由于他对平抑粮食价格有功,于1949年1月1日获英廷授于O?B?E勋衔。从1950年起,他先后担任香港税务检讨委员会委员、公务人员叙用委员会主任委员、民众安全服务处副处长、反贪污委员会主席、香港中文大学校董会副主席、香港大学校董会及校务委员会委员、南华体育会会长及永远名誉会长、儿童安置所所长、四邑工商总会永远名誉理事长、湾仔街坊福利会永远名誉会长、中华总商会名誉理事、新会商会永远会董、香港业主联合会主席、中国工程师学会永远会员、屋宇建设委员会委员、绅士法官、民航顾问委员、建筑条例委员会上诉委员、税务上诉委员、华人庙宇委员。1953年至1960年任香港市政局议员,1959年至1965年任立法局议员,1961年至19衍年任行政局议员等职。他对香港经济、政治、文化、社会服务等方面作出了卓越的贡献。1963年获英女王授予C?B?E勋衔。1964年获香港大学、香港中文大学授予荣誉博士衔。
从50年代始,利氏家族的投资越来越大,业务范围也越来越广,举凡地产、贸易、纺织、旅业、酒店、航运、银行、信托、煤气、石油、电子、电话都有利氏的产业。香港一九龙海底隧道工程也有他的投资。他创办的兴华半导体工业有限公司,为香港自行生产集成电路开辟了一条新路。他还以联合国亚洲及远东经济委员会香港代表,于1964年l月率领香港贸易代表团访问西非各国。利铭泽在任市政局、行政局、立法局议员期间,先后多次率领香港贸易代表团前往欧美等多个国家洽谈商务。同时,还充当香港政府代表与广东省人民政府协商,达成广东向香港供水的协议,解决了香港居民"水荒"问题。他的声誉,对内地和香港都有重要的影响。1967年,香港发生"暴动事件",他对港英当局对港人采取血腥镇压的手段,甚为不满,并以私人事务繁忙为借口,毅然辞去港府所有的职务。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他对祖国建设成就十分向往。70年代,曾多次回到祖国游览访问,足迹遍及祖国的东北、西北和西南地区。1977年,他已是七十二岁高龄,仍与友人到新疆的戈壁滩、吐鲁蕃的火焰山及甘肃骑着骆驼拍照。游览途中,他说,这次行程"获益甚多",还感慨地说:"新中国进步神速,殊非想象所及。"1980年,由廖承志、利铭泽两人发起兴建广州花园酒店,并率先投资。广州花园酒店30层,建筑面积17万平方米,设备完善,符合国际现代化酒店的标准;1
扫描二维码关注【利铭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