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堂亲人网念馆
姓名:谷香粉 生辰:1924年6月初五 民族:汉 忌日:2007年7月23(农历六月初十) 籍贯:河南宜阳 职业:农民 信仰:基督教
| | 姓名:樊同禄 生辰:1914年11月初10 民族:汉 忌日:1998年2月27日 籍贯:河南宜阳 职业:农民
|
我们的家乡地处伏牛山麓,丘陵地貌,干旱少雨,靠天吃饭,自给自足。在这块贫瘠的土地上,祖祖辈辈任劳任怨,默默劳作,勤俭持家,播种希望。在父母的言传身教下,家庭和睦,邻里和谐;儿女勤奋,追求进步;厚德积善,子孙满堂。
我们的父亲,话语不多,脾气不小,性格耿直。六、七十年代,作为生产队一员,谁若损公肥私,定会不留情面,死磕到底。多年后,长辈们还能跟我们讲起这些事,成为乡亲们茶余饭后的一个谈资。姊妹们打小就怕他,更谈不上犟嘴了。待长大成人,可以陪老人说话,有“能力”争取自己的“权力”时,老人家却由于身体原因,得了失意症。姊妹几个到嘴边的话没地儿说,没机会讲。尽管老父亲脾气不好,少了儿女情长,但他在家族的声望依然很高。尤其是佩服老人的手艺:木工活、土建活、技术活,活活在行;红白事、婚丧事、礼庆事,事事精通。过去邻里间帮忙纯属自愿,没有报酬,叫“打短工”。几十年来,父亲足迹遍布方圆几十公里,闲不下来的父亲常年“打短工”留下了个好名声——“那是个好人”。
七八十年代的农村,建房会择“吉日”,四梁八柱做成后,会举行屋顶正梁仪式。新梁披红绸被料,屋前鸣鞭庆贺,并散发糕点、果品给匠工及围观的大人小孩食用。每逢上梁,父亲主唱祝词,烘托气氛——“上梁上梁,子孙满堂”“年年添新屋,岁岁积余粮”“子孙登高第,金马对玉堂”。儿时的记忆深刻而久远,这些都是我们家倔老爷子的拿手好戏。现在,我们感叹立足于社会不容易,需要有一技之长。不管是什么年代,这个道理是相通的。当年我们是个大家庭,父亲不容易,压力不会小。现每每想起,总觉得为父亲做的少了,心有不甘,留下的是满满的思念!
相对于父亲,妈妈显得没有所谓的文化。母亲在家排行老大,迫于生计,逃过荒,要过饭。小小年纪不得不承担地过多责任,饱偿人世间酸甜苦辣。艰苦的生产生活环境造就了妈妈勤劳、善良、忍耐、大度的品格和胸襟,与人为善,与世无争。母亲可敬可爱,值得我们一生去仿效;妈妈和蔼可亲,曾经是子孙们的依靠;妈妈坦诚相见,演好了自己不同的社会角色。在极其艰难的环境中,她和父亲同甘共苦,辛勤抚育九个儿女长大成人,恩泽后世,功德无量!
2007年,父亲去世十年日子渐渐临近,姊妹们正准备为父亲做点什么。万万没有想到的是妈妈的身体连续出现问题,令大家措手不及。妈妈走后,家里失去了顶梁柱,家里上下痛苦不已,泪流不止。焦虑、不安、后悔、自责……甚至一度失去工作生活的目标和方向。妈妈在,家就在,想回家!妈妈不在,再回家,叫走亲戚!随着妈妈的离世,大家庭的温暖骤减,凝聚力大打折扣……
父亲严肃有余,母亲慈爱有加。“安全”起见,姊妹们喜欢跟在妈妈的屁股后面。为啥叫娘亲、娘亲呢!虽然父亲严厉过头,不像现代之家庭,但对子女的关爱自然还是有的,应该讲是老人家对爱的表达方式不一样罢了。九个子女,又有谁挨过父亲的打?庆幸吧!姊妹们。但想母亲多一点也没有错,毕竟人是个复杂的情感动物,心灵的感受容不得半点虚假。
不管什么原因,疏忽也好,大意也罢,相信自责一定会陪伴我们,注定会成为你我心中永远的痛!
我们思念父母,因为他哺育了我们……
我们怀念父母,因为他呵护了我们……
我们敬重父母,因为他教育了我们……
我们记得父母,因为他们教导过我们如何做人,如何做事…………
一晃又一个十年过去了!现在,第
扫描二维码关注【谷香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