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铁冶金、建筑工程专家——戚元靖纪念馆
钢铁冶金、建筑工程专家——戚元靖纪念馆
姓名:戚元靖
生辰:1929.04.29
民族:汉
忌日:1994.11.04
籍贯:湖北汉口
地区:北京
国家:中国
职业:钢铁冶金、建筑工程专家
  戚元靖,高级工程师。湖北汉口(今武汉)人。1942年后入延安大学、延安自然科学院(北京理工大学前身)学习。194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晋察冀边区新华工厂实习技术员。1948年入哈尔滨工业大学学习。后任鞍山钢铁公司翻译。1951年赴苏联学习。1956年毕业于列宁格勒建筑工程学院。同年回国后,历任冶金工业部北京钢铁设计研究总院工程师、高级工程师、副院长、院长,冶金工业部副部长、部长。是中共第十二届中央候补委员、第十三届中央委员。
  
  戚元靖,原冶金工业部部长,1929年4月生,湖北武汉人,曾任中共中央委员、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戚元靖在抗日战争期间,于1938年初随姐姐奔赴延安。1942年入延安中学、延安自然科学院学习,并参加工作。1945年11月在延安自然科学院加人中国共产党,翌年6月转为正式党员。1946年冬在晋察冀边区工业部新华工厂任实习技术员。此后,在华北联大、华北军政大学继续学习。1947年在河北唐县参加农村土改工作,并任土改工作组组长。1948年在哈尔滨工业大学学习,任党支部兼职书记。1950年在东北工业部、鞍山钢铁公司任翻译,同年到大连工学院土木工程系学习。1951年由组织派往苏联列宁格勒建筑工程学院学习,任列宁格勒中国留学生党总支书记:学生会主席。1956年回国,分配在冶金工业部黑色冶金设计总院(现钢铁设计研究总院)工作。先后任工程师、副科长、工程设计队队长、援越专家组组长,院革委会副主任、党委副书记,高级工程师、副院长、院长等职。1982年任冶金工业部副部长、党组成员兼机关党委书记;1985年至1993年任冶金工业部部长、党组书记。
  
  戚元靖同志在党的第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上当选为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委员,1985年9月增选为中共十二届中央候补委员,在党的十三次和十四次代表大会上当选为中央委员。1993年当选为第八届全国人大代表、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全国人大环境与资源保护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戚元靖同志在冶金战线工作了近40年,先后参加、主持和组织实施了一大批国内重点钢铁企业的技术改造与新建项目的设计方案和现场工程建设,以及援助越南、援助阿尔巴尼亚钢铁企业的设计和建设工作。
  
  自1982年起,戚元靖同志在冶金工业部工作的11年间,我国钢产量由3716万吨发展到8000多万吨,品种质量也有了明显的提高。这与他所倾注的心血和杰出的领导是分不开的。他按照党中央提出的在本世纪末我国工农业总产值实现翻两番的目标,结合冶金行业实际,主持制定了我国冶金工业发展战略,从全局规划了钢铁工业蓝图。在具体推进全国冶金企业技术改造过程中,提出了尽快把钢铁工业转到新技术基础上来,走老企业挖潜改造与新建高水准企业相结合的道路;工艺技术要逐步实现精料、精炼、精轧、精整方针;技术改造的重点目标是品种、质量,大力节能降耗及环境治理。并在具体方法上强调了先进、经济、适用的原则,从国情、厂情出发,采用多层次装备水平。90年代初,他主持研究并提出了我国发展冶金工业在品种质量、工艺技术装备、现代化管理和综合经济效益方面上新台阶的目标和任务。他对新形势下加强党的建设、干部队伍的培养和选拔,特别是对探索我国工业发展路子,实行新的企业制度等,均积极提出自己的意见。1993年戚元靖同志受国务院领导同志委托与其他领导同志一起,筹建中国工程院。1994年被推选为中国工程院首批院士。
  
  1991年6月,戚元靖同志身患胃癌并有淋巴转移。在其后的近两年时间里,他以忘我的精神和顽强的毅力一边与疾病做斗争,一边继续领导冶金部的工作。1993年戚元靖同志不再担任冶金部部长和党组书记职务,转入全国人大环境与资源保护委员会工作。他很快进入角色,并以极大的毅力,忍住常人难以想像的痛苦,做了大量工作。同时,仍继续关心着冶金工业的发
已有20次祭奠 祭奠浏览>>

扫描二维码关注【戚元靖】





互联网的时间是永恒,互联网的空间是无限;亲人的不尽思念,友人的深切记忆,永久保存,无限扩容,不因岁月流逝而磨蚀,不因空间转移而损耗……